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一、我的读书经验

冯老的读书经验概况为四点:

1. 精其选

书可以分为三类:

1.1 需要精读的;

选定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所以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再读第二本。

读书时,需要解其言,就是首先要懂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有古今之别。所谓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面有什么东西,就只好在关外指手画脚,这是不行的。

中国有句老话是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识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要在文字之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

语言文字就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掉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最后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和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是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相互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来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的走了。读书到这种程度,就算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

1.2 可以泛读的;

1.3 只供翻阅的。


二、与印度泰戈尔谈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人生之真相是什么?我个人遇见许多人向我问这个问题。这个像煞有介事的大问题,我以为是不成问题...
    十万千瓦阅读 697评论 2 3
  • 中学时学习培根的《论读书》,当时只知道尽快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课文背过,并没有更深入的去理解文章深层的意思。...
    百合奶茶阅读 1,361评论 2 4
  • 有人说,古人读书,从上到下,频频点头称是,往往更容易学而有得;而今人看书,摇头晃脑,总是急于“否定”,即使遇到佳作...
    秦东魁阅读 468评论 0 1
  •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
    meychang阅读 436评论 0 0
  • 清晨,自噩梦中醒来。梦里,我穿上拿最后积蓄买的新鞋子,流着泪从悬崖跳了下去……当然我并没有真出事,只是醒来时泪流满...
    柏晓和阅读 1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