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说起燕子,老幼皆知。燕子修长的翅膀,非常擅长飞行,动作敏捷,只吃飞虫。腿短,不善于行走,从来不会到地面觅食,行走时神太象企鹅。我们这里的燕子,按照安家距离农户远近,可分成三种:是家燕、野燕和“学校燕”。家燕和野燕,它们两种体型娇小,行动最为敏捷,它们都选择在能遮雨的地方用泥巴筑巢。区别在于家燕选择的是在屋檐下筑巢,而野燕选择的是悬崖下筑巢。在颜色上,家燕相比较颜色鲜艳,羽毛有黑色、白色和红色。野燕只有黑色,而且不是纯黑色,是接近灰色。
另一种就是介于家燕与野燕之间的“学校燕”——暂且让我这样称呼它们。
这种燕子,颜色呈灰色,与野燕相同,体型几乎比家燕和野燕大一倍,最关键的是它们由于体型硕大,动作笨拙,不适宜在农户安家,不会衔泥巴,不能在悬崖下安家。现在只能在校园里才能看到它们,这就是我称“学校燕”的原因。
三十年前我在武山一中上学,离家远,就住校,宿舍是老旧的教室改的,土坯房,椽缝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缝隙间全都住满了“学校燕”。当然房子里也全都住满了学生。我们住的是高低床,每个床位上下住了三个学生,大约十五平米的宿舍,挤满了三十多个学生。单调的学生生活,好在有“学校燕”相伴,才有了生机。
“学校燕”对“家”的选择十分苛刻。附近要有大量的飞虫,供它们方便取食,更为重要的是,能安家遮风避雨的屋檐必须足够高大。
它们的祖辈应该生活在高大的城楼庙宇的屋檐下,只是后来才选择了学校。原因一是城楼庙宇被大量拆除,二是学校又被大量兴建。学校最适合“学校燕”生活。
其实“学校燕”对学校也是有选择的,一要靠近农田,方便取食飞虫,二是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群,方便飞行。武山一中建在城南高台上,周围是农田,四面开阔,非常适合“学校燕”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学生多,丢弃的食物就多,又滋生了无数的蚊蝇,增加了燕子的食物来源。这也是“学校燕”选择学校安家的另一个原因。
近年来,武山一中全面建设,“学校燕”没有了筑巢的屋檐,早已撤离了一中。燕子翩飞,只能留在前几代学生的记忆里。
2002年我来到了慎公学校。学校建在裴庄村南面的东旱坪,地势高,周围是农田,四面开阔,是“学校燕”的又一处乐园。
此时我虽已工作,但是和上学时一样,背井离乡,只好住宿学校,学校留宿的老师很少,宿舍里也没有了学生时的拥挤,但多个一双儿女。我们抚养教育他们。看着门外忙忙碌碌的燕子,难免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触。一有时间,我就在校园里看燕子,当然也给它们拍些照片,一旦发现跌落地面的燕子,就急忙帮它们飞走。“学校燕”体型大,腿短小,即便是成年燕子一旦落地就很难飞起来了,更何况还有雏燕。
去年学校再次修建,砖瓦房全部定为危房,强令拆除,我也被赶出了学校,好在洛门还有房子允我栖身。那“学校燕”能去哪里?没有人知道。
今年,学校修建时,工程队需要住宿,学校门口的小部分宿舍被暂时保留,屋脊已被破坏,没几日将被拆除。
现在,校园里的“学校燕”已大为减少,没有了昔日的繁忙,幸好还能在校园的一角,见到它们稀稀拉拉的身影。我试拍几次,镜头中只有几只的身影,很是失望。
一整天我都在想:“学校燕”为自己找好去处了吗?它们能象麻雀一样很快学会“舍弃”和“改变”吗?
明年,也许“学校燕”会消失。但是,我坚信:它们的种群不会灭亡,说不定它们又在庙宇间翩翩飞翔呢!
“学校燕”是慢慢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也许“庙宇燕”才是它们真正的名字!
2019年6月4日,慎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