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许多巴菲特的理念,其中有一点深得我心。巴菲特在谈到资产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大多数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将伯克希尔视为自己的产业,他们财富的主要部分就是持有公司股价所带来的价值。换言之,我们吃自己做的饭。……芒格 90% 以上的家庭资产都放在伯克希尔的股票上,而我则是98%-99%。只要你是我们的合伙人,在任何时段,你的金融资产和我们自己的资产将完全保持一致的成长。”
伯克希尔就是巴菲特的公司。巴菲特还说,投资经理人应该将自己的资产与客户统一,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这种策略使投资经理人的大部分资产与客户的捆绑在一起。巴菲特说,他只会投资给同时经营自己母亲资产的投资经理人。事实上,他就是这样的投资经理人。
为什么要强调“捆绑”?
假如有一个投资经理,拿的是客户的钱投资,这些钱里面没有自己的钱,那钱亏了就是亏了,最多损失一些奖金,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这样一来,其实他也没有必要好好做事了,因为即使做的很差,自己不需要承担太多后果,无所谓。
我们以前有句老话,叫“长期短期,只看任期”。说的是地方的负责人,在做当地发展规划的时候,由于考虑到政绩,很容易追求短期成效,而不愿意做长期贡献。核心原因在于,自己的利益并没有紧密绑定。做的好的话,花了几年功夫,然后调走了,下一任享受到了成果,那还不如随便搞搞。
你再想想,如果有一个“裸官”,家人全部在国外,自己一人在国内任职。那做事情,几乎不用考虑任何后果。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提到一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开始为了“卖”而生产。这样的好处是分工带来快速发展,产品增产,行销各地;坏处就是,反正要卖出去,不是自己用,可以掺假售假。
以前人们生产的产品都是自己用的,一般人也不会对自己下毒手。而当你通过造假能获得高额利润的时候,很多人无法经得住诱惑。哪怕你自己不掺假,你的同行掺假,价格比你低,你为了活命,也开始掺假。所以,只要有买卖出现,就一定会有造假出现。
相信你在生活中也会看到,在商品经济运行很多年之后,又开始有部分单位回到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而且变得更高端了。接待朋友的时候,领导会对你说,你尝尝这个菜,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绝对没有农药;你尝尝这只鸡,我们自己养的,绝对没吃饲料。
商业经济太发达,每个人都在生产自家产品的时候造假,每个人都被坑怕了。
所以巴菲特说,我们吃自己做的饭,意思就是说,我们做的饭靠谱,我们自己也吃,请你也相信我们。但是在现实中,并不是有很多人能做到的。
比如有的人生产内容,就是专门拿去卖的,自己根本不能拿来用,用了也没有效果。举例:教人战胜拖延症的,自己的书稿一直没写完;教人管理自我的,却经常弄丢自己的贵重物品;教人如何理财的,结果资产亏了一半;教人如何学习的,自己却始终学不会新知识……
这种其实比做个假面包危害更大。假面包也许坏肚子,但是假内容会坏脑子。
其实不管你教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和实践融为一体。你可以教别人变得更好,那你也应该教自己变得更好。而且你往往必须先把自己教好,才有资格去教别人。你绝对不是先通过把别人教好,然后再让自己学会的。
所以一个好的教育,其实是有自己教自己的环节。然后这个过程再带上愿意和你学习的人,才能共同进步。就像巴菲特本身就把自己几乎所有的家产放在伯克希尔,不断增值,而你跟着他走,那安全性就很大。巴菲特的资产涨,你也跟着一起涨。如果跌了呢?巴菲特自己也在跌,你怕什么……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本书中有一句话,“凡是能在早期就为自己的资产找到可靠管理者的投资者,总能顺利晋级富豪阶层。巴菲特就是业已被证明的最佳资金管理人”
我发现一直以来我做社群也是遵循这样的思路:社群本身就是为了我自己的成长,我做的事是为了我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为了谁而服务,只不过是正好有人愿意跟着我的脚步往前走,于是可以共享进步的红利。我做事,你也一起做事,我们共同进步。
如果理解了这个角度,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敢做以年为单位的社群,为什么我敢带着小伙伴读那么厚的大部头。
做知识付费的人,有谁敢搞一个《资本论》阅读训练营啊?有谁能做7本砖头一样的读书活动啊?生产这样的产品拿来卖,万一没有人买怎么办?赚不到钱怎么办?读者理解不了怎么办?不能爆品怎么办?
但是我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本身就要读。就算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做这件事情,我也能持续做下去。做完以后,又会获得新认知、新进步,我的文章也会更有水平。而我相信这些事情又是极其有价值的,不是那些21天、7天所能比拟的,只不过短期看不出来而已。
在成长路上,我一直做饭给自己吃。我知道自己做的饭怎么样,自己吃得放心。而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价值的人,和我一起吃饭。
又到年底了,加成长会2019小伙伴又多了起来。现在已经1200人了,这样涨下去速度又有点快了,我在考虑要不涨个价了……《99小时,1000人!用持续行动突破成长困境——S成长会2019招募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