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有文学梦,直到现在我还在为我这个普通的爱好坚持着。但我心里总是认为出书的作家基本都是接受过一定教育,或者从事过与文学相关工作的人。
直到我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农村妇女余秀华和石淑芳追逐文学梦的故事以后。我才发现我对作家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文学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沟通,无国界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能写字,有一颗对写作执着坚定的心,想要去实现就会实现。
不难发现,她们的成功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因为她们被标签化,本身具备时下新闻不可或缺的热度和话题性。余秀华是一个“脑瘫”“残疾人”的“农村诗人”;石淑芳是一个“农村”“低学历”的作家。
正因为不被所有人看好,所以当他们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出版了自己的作品时,人们是震惊的,这其中也包括我。
但只有你去认真看他们写的诗歌,散文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功不单单是媒体标签化的炒作,也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是能带给读者一些思考的。没有华丽语言的堆砌,没有脱离现实的空洞,更没有什么高人指点。
两个人都出生于农村,在不被周围人看好甚至嘲讽的情况下,忍辱负重默默坚持写作直到出版了自己的书。这样追梦的经历和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不愿意屈服现实,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信念是一样的。
在农村,余秀华就是一个脑瘫的残疾人,在父母和村里人的眼中,嫁给一个愿意娶她的大龄男人,管她吃喝安然度过下半辈子就很好了;石淑芳在大家眼里,就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在家务农的普通人,在家做饭洗衣服干好农活就好了。
但余秀华偏不这样,从《摇摇晃晃的人生》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这个其貌不扬,走路晃悠,歪着脖子说话也不利索的女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内心世界不是一般的强大。她最大的煎熬就是:婚姻禁锢了她的自由! 他的丈夫是她母亲招的上门女婿,没有什么能耐,年龄比他大十几岁,但大家认为配她这个残疾人是绰绰有余的。她的丈夫也认为自己比她好很多,她什么都听他的就对了。
可是,身残志不残的余秀华却认为她也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即使丈夫烦她写诗她也绝不放弃。出名前,她要离婚丈夫不愿意,觉得一起20年了,离开没地方去;出名后,她用自己15万的稿费补偿,取得了最终的自由。
石淑芳也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梦想,默默无闻的按部就班的生活。自从父亲生病她回家务农开始,19年间她坚持每天写日记,发高烧也不停止,一直写满了85本日记。
当村里的同龄人赶集、唠嗑、玩纸牌时,她嗜书如命的看,没有钱她就借书看,挖药材卖钱买书看,去镇上书店蹭书看。因为看书,她从不和别人拉家常,不但做不好饭,家里的农活有时候也耽误了。
她在大家眼里就是个“怪人”,有的人看到她打招呼,她也不理只管低头走路,嘴里还在碎碎念,时间一长大家都认为她神经不正常。之所以这样,不过是她在心里构思自己的文章。可她却从来不解释,也不与人争论。
她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让自己写的作品出版!09年,《山女的世界下着雨》出版了,她从她的日记中选出最好的,编写成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即使成名了,村里人依旧笑话她:“出书的稿费才万儿八千,还不如种苹果收入高呢!”但她在写作上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她说:她必须坚持写,不停的写,只有这样,她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于是,14年《长在山间的文学》又成功出版了。
当现实照亮梦想后,余秀华凭借着坚强独立的精神,摆脱了那段卑微不堪的婚姻;石淑芳凭借着掘强不服输的韧劲,打破了不被大众看好嘲弄的阴影。
虽然她们目前仍居住在农村,并没有因为作家的光环,得到更大的更多的名利。但我明白她们的初衷,就是为了表达自己为了爱好而写,她们的作品源于生活,扎根农村,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就无法再准确描述。
我佩服她们的勇气,能顶住生活的压力,现实的残酷,不改初心,奋力前行。
我不禁想:“喜爱文学的人很多,但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她们的高度呢?”有的人因为克服不了自己的懒惰而放弃;有的人因为没有灵感写不出来而放下;还有的人因为发表无望而放弃。
放弃的理由千千万万,可是坚持下去就一个理由:热爱。初心不改,守住始终!坚持不下去,只能说不够热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