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多少年轻人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也能够看到自己五年后、十年后的样子,但,他们没有选择改变。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吗,不是的,他们心中也有梦想,可是感觉它太遥远,太令人生畏,就算穷尽自己一生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所以他们选择了眼前的苟且,欺骗自己忘却那片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在一天一天的迷茫中,耽误了自己的青春。
2.为什么能够预见呢?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故事书,有开头、经过、高潮、结局,不同的人,活出不同的故事,有推理悬疑、至深情感、理性人生等,但也有的人,会一生故事平平,没有特色,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过着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我们二十几岁的人生走向可以从二十年前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情等来决定,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对世界的感受不一样,所以会导致我们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而正是这些选择决定了当下的我们。所以,十年后你是什么样,取决于现在的你,做什么样的选择。
3.随着大学的扩招,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到高等教育,在大学期间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这个时期,你要开始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底层思维能力,处事原则和底线,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且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但现实总是“骨感”的,有多少年轻人迷失在自己的青春里?打着“谁的青春不迷茫”的青春题材的电影十分卖座,因为青春年华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也说明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是迷茫的,因为那时懵懂,不喑世事,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实践出真知”,不懂,我们可以学;不知道某一行业情况,我们可以假期去实习,多尝试几个不同类型的工作,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帮助确定职业理想。可是“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我们的自控力那么差,意志力那么不坚定,这些全怪我们自己吗?
4.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过分自责,过分自恋都不是好的与自己沟通的方式,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我们找到与自己相处的良好方式,这样生活中会至少省下50%的烦恼。我们要建立起与自己良好沟通的机制,这样可以更多的从外界因素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自责。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里说:“一个人的意志力,取决于他为这个目标所赋予的价值,如果你不能建立强烈的价值感,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对自己正在做的事产生怀疑。”为我们的目标赋予足够的价值感,比如流利地与外国友人沟通,可以流利地写出文案,为家人做出一桌子饭菜等,为你的目标建立起深深的护城河,不轻易更改或动摇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下去,终会有所成长。
5.新时代的新青年,一定不要被命运逮捕,而是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们平凡又无趣的人生,是由当下的什么决定的呢?无趣的表现形式是囚禁于自己的舒适圈,因为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使人故步自封,而止步不前便是无趣的开端。我们总是害怕未来的那个大“surprise”砸晕自己,所以宁愿留在舒服的环境中,自己对当下生活有控制感而不致于太过焦虑,但对于改变,更多的是畏惧。但是互联网已经极大的颠覆了当代人的社交和生活方式,你又怎么能确定当下的舒适圈不会变成你未来逃脱不了的深渊呢?
6.傅盛,一个互联网大佬,说: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差距就是认知。罗振宇,另一个互联网大佬,创办了逻辑思维,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很多先进的思想不断冲击着我的大脑,一步步刷新了我的认知。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接收这些新的理念,而是尽量去理解他们提出的概念,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帮助自己提升。
7.二十几岁是开拓者的时代,如果过没有冒险的生活,就跟死了一样。我们生活在“他人指向文化”中,周遭的环境会对我们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我们一定要记住,别人的标准不一定公正、合理或符合人性,最可怕的是,那些标准可能不适合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你一定要用自身的标准,并靠自己的力量支撑下去,去寻找解决办法。你如果已经预见了自己平凡无趣的未来,抛开种种顾虑,你会选择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