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不是老成沉稳、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走出自己所谓的舒适区。让我想起来早晨洗簌时,通过镜子的折射又在头顶上发现一根白头发。这已经不是第一根第二根了,我已经记不起来有多少根不知从什么时候偷偷的就冒了出来。没有一点儿感应,没有一声招呼,就这样的让我防不胜防。心里有淡淡的哀伤,就这样变老了,就这样子变老了。忽然感觉到无助似的彷徨,虽知道青春不能永驻,可当发现青春已逝依然会有哀伤。人在旅途如果频频回首,就会意志消沉,失去前进的力量。所以还要奔波,还要继续欣赏途中的美景。让生活充实,让生活忙碌多彩起来,留不住岁月的青春,但可以追求内心的诗与远方。让诗与远方来缓冲时光的荏苒。
今天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工作经验交流。看着一个个优秀坊主自信展示,羞涩了台下视听的自己。她们精彩的分享远超出了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左拉说: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在这个过程里会有决绝的放弃,会有凄美的忧伤,同样需要孤注一掷的努力。想想自己在国培期间所做的工作,无颜提及付出收获。由于自己电脑操作技术不行,遇到问题要么请教龙姐,要么组织组长讨论商议摸索找出解决的办法。还戏谈这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其实都是为自己的“笨拙”所找出的理由。(告诫自己,努力改正)
有早晨的恐慌,不敢再浪费点滴时间,感觉浪费时间碌碌无为的同时正在浪费着自己的生命。所以在这间隙看会儿自己所带的书,让书帮我把这颗浮躁的心安抚下来。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你愿意,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再次走进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可能是心境不同,自然就有了不同的感悟。最初的时候,认为就是在作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儿。当再次品读时,因要及时的做批注,所以边读边想边读边思,就有了思想的共振。
书中提到:你不做教师,你喜欢做什么,你觉得什么事情能够值得自己付出一生的努力?这个问题放在前几年会马上反驳回去,可做的事儿太多了,做什么不能生活啊。但现在想想,还真是不做教师我还能做什么呢?思来想去也就教师这个职业还能给碗饭吃,只有“教师”这个职业适合自己,也只有“教室”这个舞台能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微小价值。(中午一学生家长给我发信息,念叨着什么时候回家,因为我不回去,她说感觉心里有不踏实的感觉。倒不是说对其他老师不放心怎么的。最起码她的话让“我”找到了那么点点的价值所在。)
所以,不管做什么,都要全身心的投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无怨无悔执着前行。在努力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有所感觉,因为沿途风景不知道在哪个拐角儿就会冒出来亮在你的眼前。你装饰了美景,美景成就了你的梦,丰富了你的世界。
当你心无旁骛的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就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就离你不远了(管建刚说)。即便你还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路,此刻的你也会恍然大悟---什么老不老的都无所谓了,只因你迈出的脚步都是深沉而厚重的,回头有一路的故事回味,抬头有清晰的道路可行,如此这般甚好!(老朱我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