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孩子社会化或者与人交往这件事,都不是靠大人手把手教出来的,特别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开始大量学习社交,已经进入社会化的阶段。
社会化好不好,社会能力行不行跟性格没有关系,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学习接受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我家老二两岁一个月多了。我们家楼上住了一个小朋友叫天天。天天跟我们家老二差不多大,两个小朋友也经常在一起玩。天天的奶奶为人也特别随和,见到我们家老二也特别亲切。天天奶奶每次带天天出门的时候都会带零食和玩具,每次路上遇到我家老二都会分享天天的零食,当然我家老二也会把他的零食分享给天天…就这样一来一往,都彼此熟悉了!可我发现我家老二不好的习惯,每次看到天天奶奶,我家老二就会热情的跑过去,然后去翻看奶奶手上的袋子……看到他这样的行为后,我会对他说“No”然后抱走他或者让他去拿自己的玩具来交换…老二都能按照我的方法做了…但是最近又学会了一个新词“我就要”当我对他说“No”或者不行的时候,他就说“我就要”…今天也学会了一个句子“温和而坚持”也就是不管孩子明不明白,都要温和的对他说“不行”
只有我们成长了,才能读懂孩子,而孩子也希望有一个懂他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