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文字,没有不良,只有“不良”。
不:不做作,不死板,不迎合。
良:有良知,有良心,有良字。
图片来自互联网 侵权必删
“看不懂狗十三的人
才是幸福的孩子”
狗十三被禁五年
改名后又遇上“海王”
如果它的命运没那么多曲折
会成为黑马
像普通孩子一样看见曙光
它又被叫做“中国最真实的国产片”
没有闺蜜撕逼、没有仇家追杀、更没有与世为敌。
因为它真实阐述了一个女孩在中国式教育下成长的过程
也是我们这些人的缩影
以下内容有剧透,现在退出去还来得及
狗十三大致内容讲的是:女孩李玩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长得好看、成绩优秀,典型“隔壁家的孩子”,可是这样她仍然是不开心。
父母离异,自己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与后妈重组家庭后背着自己生了一个弟弟,这一切她都不知道,而爷爷奶奶做戏做全套——瞒着她。
说好听点叫“为了你的情绪着想”,其实是“根本没拿你当一家人。”
归根结底依然是“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或许很久以后都忘不掉。
李玩这个名字是父母随意取的,而弟弟的名字叫“昭昭”,来自《孟子》:“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这里有一个细节:就连爸爸也没敢反对。
父亲很繁忙也没有经常抽空回家看女儿,有一日学校叫李玩的父亲去学校,缘由是李玩要选物理还是英语小组拿不定主意。
这一来,父亲便叫错了老师的姓氏。在强制了选择英语之后,父亲面对气头上的女儿也只会给钱和无止境的抱怨。
“我一天都没怎么睡,一早上就给老师叫来学校,你以后做别人家长就知道当家长的苦。你爸我容易吗?你长大就知道我是为了谁好!”
为了让李玩开心,年轻的后妈想出一个妙招,她注意到李玩每日放学羡慕狗狗跟前跟后,这个年纪的人没有会拒绝毛茸茸可爱的生物。于是她给李玩买了一条小狗。
在和家人有代沟甚至隔阂时,小狗都会无时无刻陪在她的身边,寸步不离的守着她。
这种纯粹的感情,没有人会拒绝。
李玩给小狗取名“爱因斯坦”,帮它洗澡、做饭,陪它睡觉,他们成为了朋友。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爷爷带着李玩去菜市场买菜,一转眼功夫小狗窜进人群再也没有出现在李玩的视野里。
全家人都认为只是一条狗而已,丢了就丢了,殊不知那对于李玩来说是全世界。
哄来哄去耐不住李玩的倔强,父亲脱口而出:“你要体谅爷爷奶奶,你都那么大了,要懂事啊!”
心急如焚的李玩出门寻狗,爷爷不小心在寻狗路上把脚崴了。
后妈想以假乱真重新买了一条差不多的狗,李玩当即就质疑,后妈面对李玩的质疑不急不慢地回答道:“你是和我过不去,还是和你爷爷过不去,在闹得话就不懂事了!”
一旁的堂姐煽风点火附和,爷爷更是说出气话:“你这是要逼死我们?”
当她和多年未出家门且迷路的奶奶回家时,她当着父亲的面吹了一整瓶酒,气的父亲对她一顿胖揍:“你知道什么啊,你就知道你自己,我们欠你的是吧,我欠你的是吧,全家人都欠你的!”
之后摁着她的头让她和爷爷奶奶道歉,惶恐的李玩道歉后父亲才放过她,正是在气头上的父亲有点不忍心看见闺女这般模样,或者只是内心过意不去才和她说道:
我今天过分了,对不起。最近工作很多烦的我睡不好觉。你也不让我省点心,我打你是为了你好,是因为还爱你。
狗十三的故事很简单,不拖沓,简洁的如坟墓般。
故事里的日常也许会在我们之间发生,再日常不过的争吵却让人看的一阵阵心酸。
小时候的我们没少挨骂挨打,父母也会在打完我们骂完我们后由衷地说上两句:“希望在这以后你能更乖一点,让我们更省心一点。”
毕竟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可我也会因为一个玩具不见而急的焦头烂额,可那时父母便视而不见或还是胖揍一顿,他们不会和你一起找,不会让你彻底死心,而是让你的玩具烂在角落。
为什么说狗十三真实,因为我们就是这样活过来的。
年轻人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知道爱不简单,它对于我们来说是卑微,更是迈向自由的一大步。
电影里没有什么坏人,有的只是长辈的缩影,他们的审视以及评价,都像倒影定格画般一幕幕在眼前闪过,似乎回到小时候,耳边还萦绕着父母的叮嘱,只有乖、听话、做好孩子才能获得尊重与爱护。
坏孩子得到一切,好孩子得到好。
当被亲情伤害后,试问谁又能勇敢地相信爱情呢?
电影并非告诉我们李玩到底有多惨,而是我们不能再像她父母那般。
谁都有经历过矫情的年纪,父母的不在意碰上孩子的矫情,其实不是他们在闹情绪,而是他们在意父母会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情。
电影里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坏人和好人,可他们聚起来却营造了一个让我们难过的世界,望你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安好。
不良文字,简单的文字,不简单的故事,每日看着心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