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真的很有气质,亲合力很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场:百度去哪儿了?
开篇,老师以自己的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的流量场景切入,其主要来源有三:微信、头条和浏览器。那百度去哪儿了呢?PC时代,百度无疑是用户使用频率高且普及很广的应用,但是它没有做好移动场景的适用分发。而微信和今日头条都在建设自己的资源生态,且这两者的内容都不会供给给百度搜索。
其次谈到了匮乏人群概念,我大致理解匮乏人群所指,但不一定有所得。我理解匮乏人群实质上所指为“大众”,为什么说是大众呢。因为每个人在某些场景或时间节点都会是匮乏人群的一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哪怕是再忙碌的高端人士,他也会有作为小闲用户的一面。看看视频,解解闷。
最后谈到抖音的成功其原因在于抖音中有原创能力用户他们拥有更强的创造力。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抖音会比快手得到更优质的内容。老师提到快手用户量很难再突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通俗文化的生命力有限。不仅如此,每个用户都会有视觉审美疲劳。新鲜感和追求更好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需求,与身俱来。
理解不深,获得几个重点,总结如下:
1、注重产品在移动场景下的战略调整和部署;
2、如何培养用户高频率使用应用习惯;
3、掌握资源掌握命运,产品要有自己的资源生态链;
4、匮乏人群—同理心的运用;什么样的用户群体,做什么样的应用。
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