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梁思成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因为喜欢,我曾经把林徽因的这首诗印在了我婚礼的请贴上。她在我心中,从来都不是爱情故事的女主角,而是在漫长的疾病苦痛和战争颠簸中从未放弃过幽默和刚毅的林先生,熟练运用精妙的中英文在文学殿堂中穿梭的林先生,为中国古建筑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先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的外国挚友费慰梅,与梁林夫妇因为志趣相投而熟识,又在同甘共苦的特殊时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费慰梅的叙述充满了感情,那是一种对友人最深情的思念和最真诚的铭记。

书中写了他们风华正茂,才子佳人相遇的少年时代,最好的教育资源、接受全英文授课,科学、文学、艺术、体育样样精通。从清华园、哈佛,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们游历欧洲,博览建筑,他们不畏将来、全力以赴地吸收着知识,对自己的未来有无边无际的想象。

纵然这也许是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最让我动容的却是在他们回到祖国,遭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贫穷、疾病将他们推到生存的边缘,他们最执着的依然是古建筑的研究。“思成和徽因一块儿乘火车,坐卡车,甚至搭驴车碾过人迹罕至的泥泞小径,直到爬上了中国历史的梁架之间,手指沿着精巧的木工细纹抚摸过去,赞叹那已经永远失落了的艺术内涵与精致。”这是他们生命的姹紫嫣红,笑靥如花。

他们对于古建筑的热爱足以抵抗病痛、颠沛,这些生活上的艰苦,对于豁达的梁林夫妇来说,并不可怕。但是,最让他们痛彻心扉的是亲眼见民族瑰宝毁于一旦。建国初期,新政府拒绝了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市规划提议,决定拆掉大城墙和城门楼,他们大声疾呼甚至苦苦哀求都没有用。林徽因最后留下一句话:“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一个假古董了。”掷地有声地反抗。

如果说林徽因的勇敢和执着是一种魅力,她思维敏捷、学识渊博和语言锋利的表达,更是迷人。书中提到,在她肺病已经相当严重的时候,却穿着一身骑马装出现在太太客厅中,精力旺盛地侃侃而谈。她的谈话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所有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的大文豪们,此刻都只有安静倾听的份儿。

纵然聪慧可爱如徽因,也有平凡女性的烦恼,她的母亲被封建礼教束缚一生,在漫长的后半生,林徽因是她唯一的情绪出口,两代女性无休止的争吵,甚至怨恨。同时,梁家是一个大家庭,琐碎小事的争端,生存大事的安排,都要林徽因操心。其实,我难以想象,被生活磨砺,被病痛折磨大半生的林徽因是如何燃烧着生命供养建筑之魂。每当我遭遇生活焦虑时,我会将林先生放在心中,去保护好心中那一份对美好的期待。

每一个女性都是丰盛的,她们不应该被禁锢在固有性别的认知中。林先生的美好,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优雅,从不局限于客厅与沙龙,它更存在于荒野与废墟,存在于一个大脑无拘无束地对美、对真理的永恒追问之中。她的美,是山野的风与书斋的墨、是西方的理性与东方的诗意,在她生命中的交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