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的序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活着》讲述了主人翁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和命运一次次握手言和,倔强地、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福贵曾是富家少爷,家里有一百多亩地。每天无所事事,嗜赌成性,中了龙二的圈套,半年时间就输光了家产,而他也从少爷一下子变成了佃户。
福贵选择活着,脱下丝绸衣衫换上粗布马褂,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却在半路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获救。回家后母亲已去世,女儿凤霞因高烧无钱医治从此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妻子家珍患上了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妻子家珍也去世;不久女婿二喜又被两排水泥板夹死。
苦难一层一层的向福贵袭来且并未停止,外孙苦根又被豆子撑死。生命里一个个鲜活的亲人在他的面前消失,一次次的死亡不断撕碎他的希望,他依然活着,最后陪伴他的仅剩一头叫福贵的老牛。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年轻的福贵输光家产,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想着一屁股债又不会和他一起吊死,就对自己说:“算啦,别死啦。”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生活,此时的他掌控命运的能力还很弱。
中年的福贵,想控制命运,忍痛把女儿凤霞送人以节约开支,供有庆上学,期望读书改变命运。他想把鸡变成鹅,把鹅再变成羊,再把羊变成牛,而命运却露出了残酷的面具,亲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
老年的福贵,已与命运和解。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此时的福贵已不再试图改变什么。
这大概就是福贵所唱的:“少年时游荡,中年时掘藏,老年时和尚。”
活着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福贵的人生曲线我们看到的或许是福贵的苦难,而对于福贵,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死亡,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活下去。我还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