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于2016年参加台湾金马奖影展,范伟也凭本片斩获了金马奖影帝,豆瓣上有网友盛赞其为2016年最佳华语片,而影片一直拖到最近才上映,可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我自己也对这部影片寄予厚望,观影之后则略失所望。如果以目前国产电影的水准来看,该电影可谓是一部不错的小成本电影。可是放到整个电影史上来看,则算不上上乘。本身这种对国产电影的双重评价标准就是可笑的。中国电影目前糟糕的表现,一方面源自浮躁的创作态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电影工作者的水平。《不成问题的问题》态度跟水平都有,可是都差那么点意思,如果不是因为范伟老师精湛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水准还要下滑。
限于影片的成本,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很强的舞台剧的感觉,而演员的选择也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而整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除了范伟饰演的丁务源之外,其他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一方面受限于演员的演技,更重要的是剧本没有充分挖掘人物之间的矛盾,也就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细节来立起各色人物来。编剧出身的梅峰拍的第一部电影恰恰败在了编剧上面。电影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老舍的儿子舒乙担任本片的文学顾问。电影围绕着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一个叫树华农场的权力斗争来展开。主要人物有三个,旧农场主任丁务源,流氓艺术家秦妙斋,新农场主任尤大兴,分三幕徐徐展开。
第一幕讲范伟老师饰演的农场主任丁务源处事圆滑、左右逢源,对上溜须拍马,拿着农场的钱来讨好自己的主家,对下克扣工人工钱,放纵工人偷奸耍滑、偷窃财物,上任半年来农场一直处于赔票子的状态。后来虽然经历了撤职风波,最后油滑的丁务源又成为了农场主任。第二幕则半路杀出一个秦妙斋来,来历不明的秦妙斋号称全能艺术家,其实真本事一件没有,全靠一张嘴来忽悠,身无分文却一直赖在农场不走。老舍借秦妙斋之口批判了当时的一些文学、艺术流派,而秦妙斋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对一些华而不实的艺术家的讽刺。最后交不起房租又失去了利用价值的秦妙斋则被丁务源出卖而被宪兵抓走。第三幕的主角是尤大兴,新来的农场主任尤大兴是留洋归来的园艺学博士,刚直不阿,励志改革农场。就像历史上大多数的改革家,尤大兴的结局是悲剧的,被丁务源借秦妙斋之手给排挤走。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是第一幕。其实范伟老师早就在《耳朵大有福》中就证明了自己具有影帝的潜力,而在这部电影中范伟对于丁务源那种油滑的笑、吸烟的姿势都拿捏的很到位。而整部电影最关键也最容易出彩的是第三幕,丁务源与秦妙斋联手将尤大兴挤走。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范伟在第三幕的存在感几乎消失了。秦妙斋通过一筐鸡蛋就把尤大兴给扳倒了,而农场的那群工人几乎成了一群被秦妙斋戏耍的猴子,人物形象过于简单也过于不真实,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大败笔。其实农场工人才是这场权利斗争中的关键力量。电影已经很明显的告诉观众,整个树华农场有两大股东,一个是来自上海的许老爷,另一个是形象比较模糊的佟老板,他们分别是丁务源与尤大兴的靠山。所以两人的政治资源是差不多的,那么谁能争取到农场工人的支持谁就能坐稳农场主任的位子。尤大兴上任没多久就开除了四个偷奸耍滑的工人,给大家定下了严格的工作时间并严禁偷盗。这必然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人都痛恨尤大兴,与丁务源相比,尤大兴没有克扣工人的工钱并且许诺会给大家涨薪。而导演在这一部分的处理实在让人失望。相比之下,黄建新导演早期的作品《背靠背,脸对脸》则要高明的多。在这部聚焦于正馆长职位之争的电影中,主角虽然是牛振华饰演的副馆长王双立以及两位空凋来的正馆长老马跟小阎,但是作为配角的文化馆其他职员确是各有各的性格特点以及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也为王双立通过底下人挤走新馆长打好了基础。
那么作为影片悲剧人物的尤大兴就一点错误都没有吗?他的错误并非是娶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老婆,而是他最为知识分子那种高高在上对待群众的态度。在电影里尤大兴跟他老婆有过一段对话,表达了他对群众的态度。留洋归来的尤大兴也意识到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场的风气的,他认为这里的人太坏了,是最低级的动物,是虫子,唯有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才能碾碎这里的一切。这种态度决定了尤大兴改革的措施必然是生硬的,因而也必将走向失败的深渊。
赞 评论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