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是唱作人》看娱乐选秀节目

        音乐不分国界,但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或者说成大众或者小众。之前看过类似《明日之子》的综艺选秀节目,今天又不知道从哪里看到《我是唱作人》,本来的考研复习计划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搁浅了。并不是因为我追星,或者我喜欢综艺节目,只是因为它能给我即时性的快感——看人家PK。

        又因为自己内心满满的负罪感,所以自言自语似的告诉自己必须得写点东西,就算是观后感,也要发表一下自己得看法,算是对自我“犯错”之弥补吧!

        之所以写这些东西,有两个目的:一是减少些负罪感;二是为自己总结出这类节目性质的一般规律性。

        如今社会万紫千红,四通八达,但各个行业、领域大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则(或者称其为“套路”),相信娱乐圈也不会例外。不但不会例外,反而更受其害。某年某月,和A儿一起去过北京的大厂影视小镇现场观摩,才真真切切的理解到节目现场和荧幕前的感觉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被人指挥着在恰当的时间鼓掌、呐喊、尖叫;演员反复重复着一段台词或者歌词;荧幕前的所有美好炫酷的特效原来是笼罩着一个黑布之下的……

        为了俘获更高的收视率,这种种并没有什么可以责怪的,毕竟做影视很多画面、场景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人儿也不可能会飞檐走壁……

        抛开娱乐圈的其他事先不谈,就综艺类节目而言。自从效仿了韩国明星搞《爸爸去哪儿了》、《跑男XXX》等,如今又有很多营销商打着寻找中国最美声音的旗号,众多音乐选秀节目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当然,除了博得人们的眼球,站出来一批“新人”,我们是否想过更深层次的意义?

        暂不论这些歌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脱颖而出?是“表面上”的大众评审也好,是所谓的专家点评也罢。可否知,被选出来的不是人,而是音乐。音乐真的分优劣吗?被人们评论来评论去,多少人借助平台诠释梦想,又有多少人失落而归,难道他们真的不行吗?并非如此,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已!

        公平性暂且不谈,就说这些所谓的被选出来的“新秀”,有几人在乐坛占据一席之地,又有多少冠军、亚军、季军昙花一现?

        经常听B感叹到,数十载已过,经典已不复存在,华语乐坛黯淡无光不是一天两天了。试问,是我们这代人不行吗?我看未必,或许在背后有一只黑暗的手在掌握着胜利之门的钥匙。或许这个钥匙的某一个钥齿叫做“利益”。成功的音乐人必备两个基本素质:用心创作和机遇。不难发现,现在用心创作的音乐人很多,或许差一个机遇吧!

        显然,中国音乐探索之路如果不能摒除障碍,将会一直在小路上徘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