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3):如果堂吉诃德杀了人……

堂吉诃德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他不是骑士,只是一个没落贵族,他对抗的巨人是风车,他高贵的暗恋对象是村姑。

《未来简史》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他真的杀了一个人,会怎么样?

第一种可能:没影响。堂吉诃德受制于幻想,认为自己仍然对抗的是风车巨人。

第二种可能:在夺走他人生命的那一刻,突然清醒,并大为惊讶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如为爱国主义而杀人的士兵)

第三种可能:他更加坚持自己的幻想,从此不会再醒来,因为只有这样,他犯下的错才有了意义

第三种可能,正是现实中我们所作的事情。活在幻想里是一个更加轻松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了意义。

战争是这样,1915年意大利在一战的第一场战役中损失了1.5万人,他们会因此停下来吗?不会的,他们说“不能让孩子白白牺牲”。于是第二次战役,死了4万人。

经济也是这样,史玉柱修巨人大厦之时,完全丧失了一个成功商人的敏锐嗅觉,不断加高楼层,全然不顾公司现状。

个人生活不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坚持着不幸福的婚姻,没前途的工作,原因只是因为,已经投入了那么多……

为什么会这样?

人的体内有两套系统:一套体验系统,感受着现实的各种刺激;另一套是叙事系统,对自己体验到的一切加以解释

我们所谓的“自己”,更多指代的是叙事系统。

那么,可怕的问题来了,我们真的有“自由意志”这回事?

现在假设你的眼前有两位美女,你需要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两位长相都不错,其中一个是数学硕士,另一个是超市营业员。

你选择了数学硕士,你解释说,因为她学历更高。或者你选择了营业员,你解释说,因为她更加善良。

真实的情况是:你不知道为何,就是会更偏向其中一个。你的体验系统早就已经进行了整体判断,让你倾向于其中一个女生,这之后,你的解释系统才开始运作。

体验系统,是由基因决定的。

在《自下而上》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更加可怕:人类只是DNA制造出来,让自己得以不断复制繁殖的工具。换言之,我们只是DNA的宿主罢了。

这样看起来,自由主义根本不存在。

尤瓦尔在书里反复提及:人类就是算法。《西部世界》说,把人研究透了,不过短短几十行代码,他们驱动着人类的一切行为。

在此基础上导出的推论就是,历史就是数据处理过程

最开始,增加的是处理器数量。人类开始集中,城市的能力大于农村。

接下来,增加处理器的种类。人类开始分工,产生了各种职业。

然后是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贸易中心开始出现,并取得了极大优势。

现在开始增加流通自由度。为了信息自由流通,互联网出现。互联网的精神便是自由、分享、无国界。

近年来的趋势更加明显,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成为hub的人总是能赚到大钱。

数据的自由,就是未来。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未来简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