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9年3月29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483天。
今天是我们用新方法新教程学英语的第45天。
这周我们读的是《典范英语》四上册部分。周末我们第一次大致过了一遍。说实在话,娃儿读的时候我也在旁边陪着,然而我却对于故事情节几乎是一脸懵逼,只知道这是讲关于奶奶带领孩子们进行各种探险的。
孩子是看图高手,每个故事都是她用中文讲给我听。但是,由于典范四(大约相当于四年级的水平)的生词明显增多,娃儿说她也有很多地方不懂意思。
对此,研究阅读学的我并不着急。我安慰她:没关系,第一次读不懂意思很正常,以后慢慢就懂了。
果然,第二天我们在读的时候,由于是我读一句孩子读一句,这样,在读的时候,我加进去了很多的肢体动作,夸张的面部表情,通过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进一步让孩子有身临其境之感。加上我读的时候,孩子可以更仔细认真的第二次看图,这样,她对故事里的词汇和整句话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一般来说,我读到比如"floppy was frightened"这样的句子时,我会拿出我们打印出来的那条狗"floppy"的图,
然后手发抖,自己脸上也是极端害怕,想要逃跑的表情。这样,即使孩子是第一次见到"frightened"这个单词,她也能瞬间就明白这个单词的意思,根本不需要我的任何中文解释。
比如,孩子第一次读第15课《the dragon tree》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Biff looked at the dragon ’s tail ,he took off her belt."她第1次读的时候我问她是否知道"tail"和"belt"以及" took off"的意思,她随便说了一个东西,而第二次读的时候,由于她看图更认真了,所以她就告诉我,他们分别是"尾巴"腰带"和"取下来"的意思了。
昨天读到这样一句话:"the children jumped and jumped and bounced and bounced",
雅贝贝发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感慨:妈妈,我觉得还是我们中国的汉语好,"蹦蹦跳跳",我们只有四个字,简简单单。英语却这么复杂,七八个单词,每个单词还是那么复杂的那么多字母组成。
我被孩子逗笑了,同时也是非常开心的:尽管第一次孩子不理解意思,但,只要愿意跟她一起重复,一起多想办法,孩子理解和推测的能力是多么强啊,翻译得也很地道。
昨晚是周四,这已经是我们第四次读这些故事了。昨晚上床时,我又问她:经过这么多次和妈妈一起读这本书,这本书的意思你基本上都懂了吗?
孩子自豪的回答:妈妈,我也觉得很神奇呢。星期天读的时候,我有很大部分都是不理解的。没有想到,现在我几乎全部理解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光是多读几次,我们已经可以理解了。何况,我们还有表演,让孩子如身临其境般置身其中,去感受,去表达,去演绎。像书本中的主人那样蹦、跳、跑、哭、笑、喊、叫、惊惧、欢喜、爱、恨、情、愁、仇,去冒险,去游历,去阅读,去交友……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是这么说的: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
只是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而我们采用的英语学习方法,则不仅是用眼用耳,更有用讨论法(孩子跟妈妈讨论),孩子做老师教我,实际演练操作、演示。而这种学语言的方法,是被该理论认为最高效的。
如此这般,还有什么单词不能理解?什么句子不能领会?
看来,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只管按照新方法往前走就行了。雅贝贝成为英语小牛娃的日子,似乎指日可待了。而我自己,可以阅读心理学哲学文学原著的愿望,是不是也有可能在某一天成真?
嗯,梦想如此美好,必须继续努力。
方法千万条,行动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