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挺无聊的,没什么新意,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的生活。
直到在樊登读书上听了一本关于佛学智慧的书籍,也看了一些相关书籍,虽然90%的内容都看地云里雾里的,但至少了解了一个点:用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智慧。
一开始我也半信半疑,索性就先试试看咯。试了一段时间后,还真的在生活中有所感悟。
有一天晚上回家,突发奇想地选择了一条和平时不一样的道路。说是不一样的路,其实也就是平时是从左边来,这次是从右边来。
但就是这么一个临时起意,却带来了意外:我竟然完全不认识这条路了!
要知道,这和平时经常走的路就是一条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
不过,从这次的经历中,我突然有了一个感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也有很多我们觉得非常熟悉的东西,换了一个场景就变得好像是一个陌生事物一样吗?
比如在学生时代,我们学了一个公式,背的滚瓜烂熟,觉得自己对它非常熟悉了,结果一到考场上,换了个外壳,又不会了。
举个例子吧。某人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于是去医院做检查,结果为阳性,他很慌,赶忙到网上去查,根据网上的资料显示,此项检查的结果是有误差的:
1、在得病的人中做此项检查,99%是真阳性,1%是假阴性;
2、在未得病的人中做此项检查,99%是真阴性,1%是假阳性。
那么,如果把自己带入到这个角色中,你觉得真的患病的概率是多少呢?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多少,我之前下意识地认为答案是99%,而正确答案是9%。具体过程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一搜,有很多解答。
其实,这个问题是概率论里面的经典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出现在数学考试卷上,我想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得出正确答案(利用贝叶斯公式,再加上一些其他条件)。
但如果这个问题不是出现在考试卷上,而是真实地出现在你我的生活中,那么能回答正确的人数将大幅下降,包括大部分学过概率论的人(比如我)。
定理还是那个定理,公式还是那个公式,只不过换了个场景,就像完全没学过一样。
从这件小事情中,我得到了2个感悟:
1、一个我们以为很熟悉的事物,可能我们只是熟悉它的其中一面,而真实的它还有另一面甚至好几面;
2、对于一个知识,比如某种定理,某种理论,可能我们只是理解的它的“外形”,就以为我们已经理解了它、掌握了它,但实际上完全没有理解到本质,所以只要换个马甲就完全认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