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川老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然而,看看我们的课堂,看看我们的身边,看看我们的孩子,说真的,我看到了很多不符合人性的教育,也时常会有那种心痛的感觉,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因为我早已深深地领悟到:多说是没用的,只会得罪那些不该得罪的人,而带给自己更多的痛苦。但是面对着我的学生,望着那一张张纯洁无邪的笑脸,一双双清澈纯净的眼睛,听着那一声声甜美关切的问候,一句句清脆响亮的回答,我经常这样问我自己:我该拿什么来回报我的学生?我该为我的学生做些什么?我到底该怎么来做?于是有了我这样的一次作文教学实践。
2005年10月18日凌晨,我一觉醒来,不知什么原因,怎么也睡不着,于是索性起来打开电脑,忽然一条不幸的消息映入我的眼帘——“巴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会是假的吧?怎么可能呢?”但当我打开页面,看到这则还没写完的消息,才不得不相信这确确实实是真的……不知道这一天我是怎么挨过来的,在下午的第一节音乐课上,突然我的肚子莫名地疼起来,实在忍不住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练唱,然后直奔厕所。上楼后我居然毫无力气,没办法只好去学校旁边的卫生院挂盐水,回来后继续上课,因为第三节还是我的音乐课,第四节则是自己班的课业整理课。
第二天晨会课时,我把巴金爷爷逝世的消息告诉了我的学生,并简单地介绍了巴老的生平,然后布置安排了这一期黑板报的主题——握别巴金爷爷。
10月29日,星期六凌晨,我在我的备课本上一口气写下了我的第一份教学设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巴金,握别巴金
学习要求:1、了解巴老的生平,走近巴老
2、一起深情地缅怀巴金爷爷
3、从小就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学习重点:走近巴金爷爷,握别巴金爷爷
学习难点: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深情地缅怀我们敬爱的巴金爷爷
学习过程:
一、由《海上的日出》一文导入(播放由著名朗诵艺术家陈醇朗诵的CD)
二、老师详细介绍巴金爷爷的生平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翻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尤其是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以精神慰藉。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三、展示巴老的一些照片
第1幅:巴老的生活照,大家看,巴金爷爷笑得多么灿烂!
第2幅:仍是巴老笑得很开心的照片
第3幅:这是84岁时的巴金爷爷在上海自己的寓所里安度晚年。
仔细观察巴金爷爷的寓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
第4幅:这是少年时期的巴金
第5幅:这是青年时代的巴金
第6幅:这是1982年3 月15日,巴金爷爷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授予的“但丁国际奖”
第7幅:这是巴金爷爷晚年在西子湖畔的照片
第8幅:这是巴金爷爷晚年的手稿。
一起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再活一次,再活一次!”读后你又有什么想说的话没有?
第9幅:这是作家出版社新出版的《随想录》
四、老师深情朗读《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一文(由人民日报记者李辉撰写,发表于10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
“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
“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五、缅怀巴金爷爷
1、静静地听老师读《送巴金》一文(由新华社记者赵兰英撰写)
2、自读《巴金留给我们的财富》一文(仍是新华社记者赵兰英所写)
3、依次出示这样三段话,指名读,读后谈感想
“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我不是准备好去做作家才去读各种书,才去写作。我是在生活中有了切实的感受才要抒发,要表现,有兴趣就多写一点,没有兴趣就少写点。”
“我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
4、出示这样一首诗,是一位叫“金秋硕果”的网友写的,他以这样的方式来缅怀我们敬爱的巴金爷爷:
小家大世界,春秋憩园写。
惯见雾雨电,随想录寒夜。
巴望真善美,金光灿灿心。
千年留文名,百岁一好人。
那我们以什么行动来缅怀这位百岁好人呢?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好吗?
5、写后集体交流
六、自主阅读《语文新天地》五年级上第120页的《一个车夫》,然后谈感想,课后仔细阅读,写读后感。
七、推荐有关巴金爷爷写的文章: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巴金爷爷,那么就请你走进他的作品中,如:
十二册将要学到的《鸟的天堂》;
语文新天地六年级下第82页《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憩园》、《随想录》、《巴金作品精编》等。
然后这天上午,我尝试着在自己所带的四年级孩子中开始了我的课堂实践。当我在向孩子们朗读《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这篇文章时,发现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朗读《送巴金》一文时,许多孩子都哭了,结果只上到这里……当时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应该把《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这篇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去给六年级孩子上课。于是在2005年的12月17日这一天,也是星期六,我借我们学校的一个六年级班上了名为《走近巴金爷爷,铭记巴金爷爷》的两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后让他们写了一篇课后感,但总觉得不是很好。
今年2007年的10月17日,我终于给我自己班的六年级孩子上了一堂《走近巴金爷爷,铭记巴金爷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一开始,我这样跟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是2007年10月17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第三天,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但是,两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5年的10月17日,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了。那一天,是一个令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日子,因为我们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归来了,但同时也是一个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无比悲痛的日子,因为我们敬爱的巴金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今天,在巴老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里,让我们再来重温他所带给我们的灿烂笑容(点击出示巴老笑得很灿烂的三张照片),还有他所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然后我采用“范读引路——自主研读——朗读感悟——练笔升华”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交流所写的话时,有一个孩子说“巴金爷爷,您好”,我马上想到两天后就是重阳节,于是对孩子们进行“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最后我结合巴金晚年的手稿对他们进行“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号召学生都来做一个像巴金爷爷这样的好人。课后我让我的孩子们完成了这样一份作业:
再读《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一文,圈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词语,并摘录下来
然后再请你写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我想对敬爱的巴金爷爷说
我想对身边我最尊敬或敬佩的人说
我想对我自己说
我还想对 说
请你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写下对你朗读的评价
学生的作业都做得非常棒,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朗读也都给予了最为真实而又诚恳的评价。一星期后,10月24日,我又组织学生重读这个文本,发现孩子们的感悟更加深刻,朗读更富激情。我跟孩子们一起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词:奉献、理想、执着、坚持、坚强、勇敢、乐观、真诚、朴实、自信。当孩子们说到巴金爷爷是一个“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不求张扬”的人时,我为孩子们朗读了《一个人的坚持》这一篇文章。当又一次读到“巴金爷爷谈写作”的两段话时,我问我的学生:“现在你还觉得写作是一件麻烦的事儿吗?”孩子们全都摇摇头。我又问:“是真的吗?已经喜欢上写作的请举手。”呼啦一下,孩子们全都笑着举起了手。望着孩子们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我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真高兴!”此时此刻,我只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有的辛劳、不快、郁闷、委屈等等全都烟消云散……第二堂课我随即让他们完成第三单元的习作《我尊敬的一个人》。读着孩子们一气呵成的这一篇篇习作,我终于又一次找到了我自己的价值。是呀,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我拥有的太多太多了!
是的,“人性本善”,我们应该呼唤“人性向善”的教育,就让我们牢记教育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劳凯声教授给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作的序中的话——“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心中的那一轮初升的红日,还有那个大大的“人”字。
叶迎春写于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