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读书分享(每周更新)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一、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1.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评论家,谁证据确凿谁的错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谁社会总成本低,谁的错

(3)商人的对错观:谁损失大,谁的错

2.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

人性,来自“自私”的基因。

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3.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

怎么博弈?一靠心态,二靠策略。

什么心态?共赢和感激。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哪里?来自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

表1-1(忽略)

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最初资源的主人是谁,资源都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

简单来说就是谁用的好就归谁。


二、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1.事实:独立于人的判断客观存在

   观点:对事实的看法

   信仰: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立场: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2.为什么+观点=注射器

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愚蠢的人用这个想法注射自己。

3.为什么辩论说服观众?怎么辩论纠正对方的概念?核心竞争力瞬间反应的智慧。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从规则上来讲,对方就不可以被说服,他可以输,但是不可以被说服,对方的表达,只是你的素材,而不是你打击的对象。你的目的就是要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不能说服,也要影响观众,至少影响一部分,就算不能影响他们,也要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

辩论的关键:一个表演性质的辩论实际是在不断表达自己的观点,你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偷换概念,如果觉得难听,那就换一种说法,重新定义概念,如果还是觉得难听,那就在换一种说法,纠正对方的概念。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论据+论证=论点,优秀的辩手更在意对方的论证,而不是论据。

4.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5.经验不靠谱:

面对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具体来说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

6.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7.洞察力:是每个人都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练习、精进的一种能力。

8.商业洞察力模型

(1)透过表象看本质

每一个表象背后,都有一个“黑盒子”,虽然我们看不见这个“黑盒子“,但它才是所有规律产生的原因。我们把这个“黑盒子”,叫作系统。

当系统运转正常的时候,我们可以遵循规律做事,可一旦系统出了问题,规律就失效了。如果你无法洞察表象背后的系统,你就不可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解决。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为了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也就是系统,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的各个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能力。

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要素)

                             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连接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