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气死人,某种意义来说,攀比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都安于现状,社会早晚得消亡,攀比、竞争、进步才是社会的常态,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生活才会更好。
任何事物都可以攀比,如果凡事都做个比较,这个社会将不得安宁。于是人们学会了自我安慰,学会了自我合理化,从而找到安稳活下去的理由。人生来不平等,有些东西却又平等,人们学会了求同存异,学会了用自己优势类比别人劣势,屡试不爽。
既然攀比,就得有尺度,有些尺度甚至是万能的。生理的差异、财富的多寡,这些肤浅的尺度很容易反驳,普遍被尊重的理由包括善良、坚韧、聪慧、孝道……传统美德可以作为万能尺度鄙视所有肤浅的差异,内心却向往肤浅。
我们会尊重很多名人榜样,也会诋毁各种不公。被尊重的都是万能尺度的传统美德,那是每人心向往之的道德追求;被诋毁的总是各种天然或后天所成的差异,似乎人们内心有两种逻辑,两杆称,是否真是如此?
确实如此。比如文人相轻,活着的时候同辈并不相互认可,死后才称艺术家,因为你没想象中那么好,我也没想象中那么差,谁也不服谁。服啥?服那些很难达到的,不带功利的优良传统,服的是对方的付出奉献,不是获取的成就。尊敬的是少数人坚持的善良、正义、孝道、道义……越拔高越普遍越付出就越尊重——即尊重自己抵触很难到达的付出。
鄙视的啥?鄙视有钱人,鄙视声色犬马,鄙视帅哥靓女,鄙视各种不公。这种鄙视背后隐藏着羡慕嫉妒恨,恨他们机会好,有好爹,皮囊漂亮,手段肮脏,口头总说:他们无非如此如此,如果老子如此,比他们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富人吐口痰都是道德低下。对别人,对不公,人们鄙视的是人有我无的羡慕嫉妒恨,手段是骨头里挑刺。
攀比的结果是你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自命清高的骚人墨客,一边臭骂不公,一边寻找机会翻身;那些富裕阶层,开始追求精神的宁静,追求道义大善。拿着道义善良做标尺的弱势群体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声色犬马,他们曾经鄙视的富宦阶层却开始行善,一个轮回,好个讽刺。
人们总会假设:给你一千万,你是否会变坏?大部分会的,因为你的格局无福消受。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钱太多,超出了个人生活的界限,人心中的欲望、戾气会被激发。就像从小被欺负的孩童突然有了绝世武功,曾经的压抑屈辱会报复的,很容易成为自己的对立面。
《天龙八部》的扫地僧说,佛法可以化解心中戾气,那么,生活中的佛法在哪里?虚竹为什么没变坏?我想,生活中的挫折痛苦,玉汝于成,红尘炼心就是佛法,我即是佛,在红尘中受苦,受苦不是目的,目的是享受更好的生活。
历尽沧桑,看破红尘处,是否还有攀比?自知他知,不惑而知天命,知道规则并善于运用规则的时候,戒掉贪嗔痴慢,或许会发现:我本平常,不增不减,财富地位只是道法多寡的运用,道就在那里。不管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是我心中的世界时,我没那么强,你也没那么弱,世界已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