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小田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好累,想要跟男朋友分手。我有些惊讶,田跟男朋友已经三年了,大学毕业后来一个城市生活工作,在外人看来,经历这么长时间,下一步就要迈入婚姻了吧。
我听出电话那头的田满是疲累和失望,我想安慰她,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我想一定是男朋友出轨或发生什么大事了,才会让向来恩爱的两个人分手,不过男生平时对她也是很好的。
田迟疑了好久,回答道:
“年纪越大才发现自己和他的三观偏差越多。”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荆钗布裙,安于寡淡,就不要寻找一个志在鸿鹄的爱人。即使你以非凡的预见知道他会直抵云天,也不要向这预见屈服,把自己的一生押了出去。否则他的翅膀上坠着你,他无法自在遨游,你也会被稀薄的空气掠得胆战心惊。”
如果不合适,不如趁早分开。正如徐志摩初见林徽因就一见钟情,康桥邂逅,你便是人间四月天。他为她写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样撩人心弦的诗句。不合适,但你依旧美好。不用往日回忆起来爱情都伤痕累累,毫无美感。
我常常在想,大家都在说三观,究竟什么才是三观一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人。
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成为一路人的,勉强不来。通俗的讲,人生观是人这辈子应该怎么活,价值观是人这辈子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世界观是怎么去面对外界的世界。
我想,大概只有三观一致的人,才可以真正和谐地一起生活吧。
因为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再找个让自己迁就的人,做的不好的话既吃力不讨好也委屈了自己。
两个人走到一起,如果合适,每一个细节都是温柔,如果不合适,每一个片段,都是折磨。
从前的我们未尝恋爱滋味,有着些许幼稚,总是对爱情对另一半有着这样那样的期许,有着许多的条条框框。
也许后来你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Ta,可现实却是:
在一起这么久他为什么连我一个眼神都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在一起这么久她为什么总是不满足总是乱发脾气浑身公主病。
那些爱情里一味索取的人从未真正地爱过你
在现代人的感情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放弃部分“自我”,来成全一段关系。都归结为:三观不合。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的巨大差异而分开,但大多数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
有一个男生抱怨女朋友,说,我们可能随时都会“争吵”又要我在妥协中度过每一次争吵,彼此感到“委屈与不满”,我们原来的爱情去哪了……
如果两人相爱的前提下,我问题的实质是:他从来没有被另一半真正理解过。
“你说我抠门,我想在生活上省点开销还要还房贷,但是你要买的东西我也给你买了,能不能理解我一点,看到我的付出。”
“你要去哪里玩我都同意,当你的司机,保姆,摄影师,但是我休息时间能不能安安静静打会游戏”
······
既然选择了恋爱和结婚,肯定都是相爱的,但总是相处不来,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其实——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
感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索取。
为什么在关系里那么累?
可能因为感情里有太多“索取主义” —— “你必须无条件无原则满足我所有需求,否则就是不爱我” 的强盗逻辑。
根源是,一个人在感情里,没有同理心。
一种理解和感知对方痛苦的能力。
玛丽·伊里戈扬在《冷暴力》里说,“有些人为满足自身对获得钦慕和肯定的无尽需求,一定要以贬抑他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尊,继而握有权力。由于他们不在乎与他人的关系,也就不会有同理心,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的意思是,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的痛苦。”
他对你很好,可他未必适合你。
就好像你们在看电影,看到搞笑的情节你们能有默契的看对方一眼,然后大笑。最可怕的莫过于你根本不懂他的笑点在哪,你一直在往前走,我却永远追不上你的步伐。
又好像你是文青,喜欢看书;而他是程序员,只懂敲代码;然而,他欣赏你的文艺气息,你迷恋他的术业专攻。
你喜欢独处,偶尔与三两老友相聚,而他喜欢外交。然而,你愿意慢慢融入他的圈子,他也愿意陪你静赏黄昏。
相反,如果你和一个追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并且不愿意接受对方的人在一起,会相处得特别累,因为你消耗大部分精力,也难求对方的宽容与理解。
我想,也许三观相似,能够包容对方的爱情要比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的爱情更为重要。很多时候,不是不爱,不是爱得不够深,是因为彼此原本就不合适,所以才会爱得伤痕累累。
但是也有因为相爱克服一些观念的差异的情侣,也有三观相似照样分手的情侣,也会有根本不想爱还能够将将就就的人们。爱这个是如人饮水,只有自己知道。选择爱情,选择生活,还是爱人,都要去想好。
愿我们都能遇见一个三观契合的爱人,能有林徽因和梁思成般志同道合的爱情,从此,执手共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