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点击文稿链接[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1)]
信念-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12.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
或许我们未曾相识,但我已经知道了你很多。你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你有生你的爸爸妈妈;你从婴儿到童年又到了成年;你经历第一第二叛逆期而长大;你受到家庭很多影响;你用了很多资源坚强的活到了现在;你聪明、敏感、善良、又向上,或许我不知道的只是你的名字及你的某个故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相识前已经相知。我们有98%的部分是相同的,只有2%是相异的,那可能是需要在我认识你之后才能了解的部分,所以你还能说我不懂你吗?我们都从这个宇宙来然后回到这个宇宙去,我们都是这个宇宙给的生命力而存活于此,我们都见证了生命力,见证了怎样活着。生命力就是人活着的基本规律。既然是规律就是可遵循的,世界各地的人在成长的时候,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我为什么知道你这么多?因为我知道这是生命的规律,所以我相信你的生命力带你活到现在,就相信了你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生活、面对成长。
13.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当下有问题发生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另一层,是我们出现的症状都不是问题,而是我们真正问题的一个现象。萨提亚在治疗中更强调后者,问题只是一个现象。指责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可能索要关注、希望被爱,只是在应对缺爱这个问题的时候使用了指责的方法;逃学、网瘾、多动都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希望获得自由、关注、爱,当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只能用不良的方式获得。因此在萨提亚治疗中,治疗师不会专注于暗主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而是去看他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他发展出这个症状是为了满足什么,为了应对什么,真正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本质是怎样的,治疗师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去处理问题。
14.感受是自己的,我们拥有它并要为之负责。
谁来为我们的感受负责呢?当我们生气、委屈、无助的时候,外在的原因从哪儿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产生了感受,我们的身体里有了感受,感受在作用着我们,因此感受属于我们。有人说,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确如此,感受是自己的,我们拥有它,并要为它负责。
信念-迷失自我的人,终将会与自我再相逢
15.迷失自我的人终会与自我再相逢。
萨提亚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她所说的生命力的独特展现。我们生来就完全具备我们所需要的全部,让自己成为幸福、有能力、值得尊敬的人。但是人们往往无视这个内在已有的、成长的天赋。那个缺少价值观的人,会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于是与自己失联。萨提亚也相信人生来就有向上的能力,他们可以找回真实的自己,并且找到自己的价值。
16.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已发生的事实,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傅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傅您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对我们有所影响的,并不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而是我们心里一直装着那件事,我们不需要回到过去改变事情才能有所改变,我们要处理的只是那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积极消极的意义,盯着消极的一面就是伤害,看到积极的一面就是成长,如果我们还是想一味改变环境,只能说明我们依然被环境控制。
17.欣赏并接受昨天,可以增加我们管理今天的能力。
如果昨天没有被接受,它就会一直影响着你,你需要分出精力来排斥昨天,可是不论你怎么排斥它都在那里,你对今天也就更加无力。接受昨天,可以做回现在的自己。欣赏昨天,就是看到昨天发生的事情对今天的积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昨天的积累才有了今天的自己,正是那些经历成为了今天的财富。像你回望童年的自己一样,那些和小伙伴们的争吵,都成为了自己成长的美好回忆。如果你至今还记恨幼儿园时候偷你铅笔的那个小朋友,那你就会对今天感觉到无力。欣赏昨天,就是看到那些事情的正面影响,接受并欣赏昨天,你就可以放下昨天,然后活在当下。
信念-自我价值越高越能做回自己
18.正确的认识父母,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遇。
我们成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正确的认识父母。他们也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不会犯错的神,我们需要把他们还原为人,并在人性上与他们相遇,这样我们就会拿回连接,与父母有更深层次的灵魂的相遇,相互懂得,并深深理解。当我们只把他们当作父母的角色,用对父母的期待对他们有所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权威等级的制度里,切断连接限制于角色,就限制了生命能量的流动。
19.自我价值越高越能做回自己。
我们处理这件事情的态度,显示着我们的内在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感低的时候,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就会情绪化,以自我为中心、被环境控制、很容易失去自己,价值感低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价值感越高,越能做回自己,回到自己的中心,不被事件所牵引和控制,我们应对事件的时候也就越健康。
20.人类经历的过程是普遍性的。
萨提亚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或及环境,从出生到成长,我们都经历着共同的过程。从呱呱坠地到伊伊学语到初次学走路,我们都按照造物主对人设定的路线发展。被伤害后结疤、对待冷漠后退缩、人类的心理规律同样适合一切文化。佛洛伊德对人性的认识并不限于奥地利,周文王的易学思想也不仅限于中国的那个年代。因此我们可以从自己成长的经验里、从我们所学所用里找到相关的资源来与我们的来访者完成连接,即使我们对他的故事知之甚少,但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发展的梗概。
信念-改变住在情景里,改变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21.改变住在情景里。
改变是通过过程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当我们看到一个不喜欢的结果时,习惯改变结果,而恰恰忽视了结果的造成离不开过程和情景。结果本身不是问题,过程变了结果自然就变了。比如,我们常见的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场关系中,我们常常是想改变对方,却越是要求越是无力。
全职妈妈可能想让爸爸也照顾一下孩子,因为这对孩子很重要,这可能是她想要的一个结果,但是爸爸会说男人工作忙要养家,照顾孩子应该由女人完成。这时候,妈妈大谈特谈父亲的重要性,执着于结果是很难有结果的,因为父亲不愿意照顾孩子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的工作已经过度劳累,再接受妻子的教育和唠叨会更精疲力竭,再接受新的任务则无力应对。这时候全职妈妈要改变过程,让产生照顾不了孩子的过程改变,分担丈夫的压力或者给他关心和爱来减压,丈夫自然就有精力照顾孩子了,哪个爸爸不想亲孩子呢。
22.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人际关系是个平衡的系统,如果失去平衡系统就会不稳定。因此在掌控、依赖、疏离的关系里,关系很容易破碎、人也很容易被伤害。健康的人际关系就是相互尊重、宽容、理解,尊重对方和自己一样是一个人,而不是自己情绪的工具。即使在工作团队中,在任务上有支配与被支配,但他们的稳定关系仍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
当我真的有爱时
当我真的有爱时,我会在你说话时凝视着你,我会试图理解你在说什么,而不是准备怎样回答;
当我真的有爱时,我倾听并选择放下防卫,我听见了你,而且对与错不加评判;当我没有听懂时,我请你澄清我没有理解的地方。
当我真的有爱时,我允许你轻轻的触动我,即使我有可能因此而受伤;我会告诉你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我的受伤,以及什么能带给我喜悦;我还给你分享,我在哪里失败了,在哪里我觉得做得还不错。
当我真的有爱时,我会跟你一起放声大笑,但有时我也会幽默的嘲笑你一番,我会跟你谈心,而不是对你训话;
当我真的有爱时,我会尊重你的空间,而不是强行挤入,我会在你的界限周围徘徊,或后退几步,直到你感到舒服的让我进入为止;我不会强迫你说出心中的秘密,我等待,直到你自己选择暴露它们给我;
当我真的有爱时,我将自己的人生剧本放在一边,让演出告一段落,不论好坏美丑我只做自己就是了;我也愿意看到你的一切,不论好与坏,美丽还是丑陋。
自我价值感的瓶子
“自我价值”就是你怎样认识你自己看待自己的价值。
用俗话来说,自我价值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是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值得被爱、被关注、拥有自由的?“自我价值”是一个很难定义的词。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的方式,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虽然价值感难以被定义出来,却容易被感觉到。
角色给人以价值感,我是一个心理师,我很有价值感,我的价值感在于帮助别人改变;我是公司职员,我的价值感来自于为公司作出贡献;我是一个丈夫或父亲,我的价值感来自于伴侣或孩子的肯定;我是一个社会上普通的人,我的价值感来自于朋友的肯定和认可;能力给人以价值感,我掌握了某样别人不怎么具备的能力,我的能力在我的圈子里比较突出,别人会认可我,我就很有价值感,他们会说我是一个很棒的人。每当在受表扬、赞美、认可和关注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感,当我们置身于安全的环境,体验到很多爱的时候、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体验到很多价值感。当我们感觉到爱很匮乏的时候就想办法索取,这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就是低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谁是自我价值感高的人,谁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价值感高和低的时候。从不同渠道体验自我价值感的人能获得不同频率的自我价值。有的人会比较稳定,即使置身于不被认可和冷漠的情境里,也能体验到满满的爱,自己认同自己;有的人则十分不稳定,即使在被爱包围的时候,也不愿意相信和看到自己是被爱的,依然通过各种方法去索取。所以我们可以说有的人容易找到价值感,有的人却不那么容易。但无论如何价值感是个好东西,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我们的感觉会非常美妙。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价值感,只是高低不同,萨提亚把它比喻为罐子,因为她出生在美国的农场,她总是想起她家护廊里那个黑色铁罐。我则更愿意把它比喻为一个瓶子,轻盈透明纯净,这个瓶子里装的是各种渴望,里面最需要装的就是爱,其次是安全感,关注、尊重、自由、价值、赞美、认可等等,我们希望别人将这些给予我们,将我们的瓶子填满,当我们感觉瓶子满的时候就感觉良好,热爱生活;我们感觉我们的瓶子开始空了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各种不正常、沮丧及绝望。自我价值这就是这样一支装着爱的瓶子,有时空、有时满。
自我价值感的高低
你的价值感是怎样的呢?你是否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感,而忘记看看自己的瓶子到底怎样呢?
当我们的自我价值的瓶子空了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感就低了。这时候的我们攻击力强、看不惯的事物多,害怕别人的指责和否定,要通过抗拒别人的否定,打击加他人,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苏轼曾有这样的描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会觉得自己很差、一无是处、喜欢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常常感觉不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证明才相信自己是正在被爱着的,只有当别人表现出对TA的爱的时候TA才感觉好一些。在长时间独处的时候,TA则会感觉到自己是无助的、孤独的、不被关心和爱的。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和环境身上,所以TA经常被环境影响和控制,当环境不能让TA满意时,TA会有情绪,或者生气或者失望或者逃避。有时候TA会有想操控环境和他人的倾向,通过直接的指责、控制或者将自己变成后受害者而反控制。TA有很多敏感点有很多不能动的死穴,不小心就会触发TA这个敏感点,然后TA会像被点的致命穴一样爆发,不经意的言语或表情就会让TA产生不好的联想,跟TA相处需要小心翼翼才能不伤害到TA,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尊心强。对他人期待高,期待他人能够像神一样照顾TA,当他人没有做的那件事的时候就会失望,仿佛那件事没做就证明别人是不关注TA、不爱TA的。TA喜欢用“只有……才……”的话术,我们把这称作为“将爱物化”,就是只有通过事物才能证明自己是被爱的。做事情不成熟、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或优柔寡断,被情绪影响判断、影响决定,事后又容易后悔,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不能够多维度看待事物,不喜欢冒险。只喜欢待在熟悉的环境和模式里,那对TA来说意味着安全,同时TA也难以接受失败,更谈不上正确面对失败。TA认为失败意味着自己彻底无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思维消极,总是看到过去没有做好的地方,哀伤于过去,喜欢将没有发生的事情假设为坏的,然后去应证,陶醉于过去中、陶醉于忧伤中,不愿走出来。像有的人在面试前先假设自己没能力、会失败;有的人在恋人出们,没回来的时候,先假设了会有不好的情况;总之,价值感很低的时候不能做自己,总是想从外在抓点东西把自己填满,总是想从外在得到证明,这时候的人会拿着空空的瓶子像乞丐一样告诉人们,需要被爱、需要被关注,需要被看见,你看我的瓶子一无所有,你要为我的匮乏负责。如果这时候你不能给予TA任何东西,就会像疯子一样朝你扔过来垃圾石头废纸或者是唾骂。
价值感高的时候则与之相反,能够做自己,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来。价值感高的人会做自己,活在自己的中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走在自己的路上,不轻易为外界所带走,坦然应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正如苏轼所描述的这种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自信,而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不悲不慷不自欺欺人,不妄自菲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相信自己是充满爱的。即使周围充满了冷漠,独处的时候也能感觉到自己虽然没有被联系,但依然是被自己被他人所爱着的。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看到自己的成情绪是属于自己的,来源也是自己,能够具有独立自主性、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被环境控制,很豁达很绅士,懂得包容、接纳、尊重自己,不会给别人压力感,更不会敏感,不会因为别人这一点举动就胡思乱想,他能体谅别人的难处,知道他人作为人的限制,有很多事做不到,也没必要为自己做,相信他人的爱而不需要某种事来证明。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允许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会保持开放、信任的心态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愿意去冒险遇到困难时能坦然接受,并允许自己失败,知道这是事情失败了而自己依然是有价值。
当你在公车上人很挤的时候,突然有人踩了一脚,你会有什么反应?有的人很生气大骂踩他的人:干嘛呀你,没长眼睛啊!然后自己很生气,脸红脖子粗,大热天的吹鼻子瞪眼更热了。有的人会听别人说对不起后一笑而过,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或者,开个玩笑对踩他的人主动说一句:对不起,妨碍你的脚抚摸大地了。后者的自我价值感就比前者高,因为前者在希望他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后者则自身充满着爱,他不被环境控制,至于效果可想而知:前者收获了一肚子怒火,后者收获了对方的一个微笑、一种正能量、一个好心情,甚至是一个朋友。如果有人无意骂了你一句:你有病啊!你会怎么反应呢?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会骂回去:你才有病呢!轻易就被别人勾到了情绪,引发了敏感点。价值感高的人则会问: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呢?TA始终能在自己的中心里。
当你在面对一个情境、解决一个问题、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你容易被环境带走吗?你现在的瓶子是满的吗?如若没有,你在企图用什么方式把它装满?
外界并不能使我们获得价值感
外界并不能使我们获得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是一个魔法瓶子,有时充盈有时匮乏;有的人懂得自我欣赏,自己努力将瓶子填满,将价值感建立在自己身上,在没有人欣赏的时候也懂得自我欣赏、自己爱自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把价值感建立在外在、建立在环境上,建立在他人的观点上,并通过玩心理游戏,企图从别人那获得关注,获得价值感。
一个游戏是水涨船高,水涨了船就会高,也就是会把价值感物化和条件化,把自我价值建立在拥有的外在条件上,证明自己是很棒的,是很有价值的,然后希望别人来夸奖。当别人没有认同我们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自己来主动炫耀一下,通过各种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方式来说自己做的那件事是怎么样的好。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以为我们自己做的事情或拥有的被认可,那么我们就是被认可的。现在人们会在各种社交媒介晒旅游、晒孩子、晒购物,渴望32个赞;女人们凑在一块,会常常晒老公、晒首饰。有个女人说话的时候手的动作特别频繁,特别想让人看到她刚戴的戒指问多少钱或夸奖好看,但是没人看到,这个可爱的女人终于说了一句经典的话,让在座数人回味无穷:天气好热啊,又不能脱衣服,我把戒指脱了吧。故事的滑稽在于她渴望被赞美的心理游戏很容易被识破,事实上我们也在玩这种隐性的没被识破的心理游戏。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爱出风头,这类似于炫耀但着实让很多人讨厌。我们讨厌他们的原因无非是这样,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出风头的人无非他们阻碍了我们出风头。如果我们自己表现的各种好,依然得不到别人的看见和认同的时候,有些人就会通过自我炫耀、自己主动向他人说起自己的拥有,等来渴望获得一点关注,证明自己很好。
另一个游戏就是水落石出,让水落下去的时候,石头就显露出来了。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我们处处喜欢否定别人、喜欢争辩、喜欢抬杠。当别人错了,我们就对了;当别人差了我们就好了;当证明别人没有价值了,我们就有了。所以我们常常见到好多人,第一反应先否定别人、挑毛病、说不好的地方,而自己的事情则十分不希望被别人否定,他们博学多才,总能把别人的有理说成无理,把自己的无理说成有理;有的人则比较优雅,不去明着否定他人,而把这种游戏发展为优越感、清高,然后通过看不起他人而凸显自己的价值。实际上那些喜欢否定别人的人,喜欢把自己抬得很高的时候,恰恰证明了他的无知和价值感低,因为他们自己的价值感需要依靠别人来获得。原来新东方的老师李笑来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女人喜欢说“No man is good”或者“All men is bad”,我们不会觉得她有多精辟或高尚,反而会觉得她要么没受过什么教育,要么受过极大的刺激。
无论我们从哪获得价值感,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前提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一直从外在、从别人那里获得价值感证明自己。那么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假设你失去了所有的角色、所有的能力,你将如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呢?如果你真的是有价值的,又为何非要来证明呢?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类最核心的本质、是一个人活力的源泉、快乐的源泉。传说众神在讨论把人类的灵魂安放在哪里的时候,众说纷纭,这个东西实在太重要,找到人类自己灵魂的人那就是个觉悟者,是个真正快乐的人。神不能让人随便快乐,于是他们决定把灵魂放到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是有神说放到山顶、有人说放到湖底,直到有人说放到人心里。因为人们习惯从外在去寻找,他们能到达的地方远远超出人类自己的想象,总是能找到,但是人们却很少往内在寻找,从自己身上寻找,所以人心里是个最难找的地方。于是我们拼命从外在汲取,但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过。
我们自身的价值感是如何失去的
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有一个价值感的瓶子,里面装了满满的爱,那时我们没有过去,也没有如何看自己的经验,更没有权衡自我价值的标准,因此我们是没有自我价值感的概念的。那时候的我们是完全一致的,是活在当下的,可以通过哭闹及其他肢体语言自由表达自己,什么都不需要证明。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逐渐形成了对自己的看法,形成了索取爱的方式,就形成了自我价值感。
对于爱很吝啬的家庭,容易塑造出价值感低的孩子。1总是拿别人的优秀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我们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叫做“人家的孩子”,让我们无地自容。这个从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家的孩子”,就有这么多优点,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朋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7000元的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
2总是能看到没做到的地方而看不到做到的地方,这个也不陌生。在考了99分的时候我们被质问,那一分哪去了?当家长们自己都没弄明白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批评;或者考的比上次差的时候,就会被问是怎么回事;考的比上次好的时候就会被教育不要骄傲。当努力持续无效的人时候,我们就渐渐形成了“我是无能的”这样的自我概念。即使给爱也是条件化的,也就是只有你听话、学习好的、乖的,我才会承认你是我的孩子,才会给你爱。男孩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回家的时候,我听到爸爸的训斥,下次再考不到60分就不要叫我爸爸,于是下次考完男孩回家推开门喊了声“哥”。这个男孩是机智的但是这个机制没有得到表扬,却会换来更多的批评和指责。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将孩子全部否定,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通常会无情的攻击和批评,直指自我的核心,例如当孩子打碎的花瓶、打伤了人家的孩子、偷拿了爸爸的一块钱的时候,就会遭到全部否定,这时候孩子就会彻底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而一个懂得培养孩子价值感的家长,则会先给予孩子关心,他会这样做:孩子你打碎了花瓶,有没有伤害到你?下次你可以这样拿花瓶。他会用爱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而不是否定。
3将不属于孩子的情绪传染给他。也就是家长在单位在外面有了情绪,对伴侣有情绪的时候,会把情绪传染给孩子,因为孩子一点不乖就大发雷霆,这时候的孩子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会归结为自己不好才惹大人生气的。
怎样把瓶子装满-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资源
怎样把瓶子装满?令人欣慰的是,自我价值的瓶子是可以被装满的。
我们的瓶子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是空的,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来还充满这只可爱的瓶子。萨提亚一直在做的核心的事就是,让人们看到价值感的满足并不是来自于他人,而是来自于自己。并帮助人们去爱自己装满自己的瓶子,让自己的内在和谐起来,然后帮助别人把他们的瓶子填满,从而收获和谐关系。提升自我价值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放下过去的影响,重新评估过去的经历,这点我们在谈家庭影响的时候会详细谈。我们也可以从内在看,从自己身上获得满足,看到自己的资源,然后相信自己的价值。
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资源。
你相信你有一个资源宝藏吗?说资源我们就要从“特质”开始说起,特质就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是其内部和外部可以测量的特性。我们把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均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称之为“个人特质”。如害羞、进取心、懒惰、忠诚、畏缩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描述一个人人格特点的形容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特质,我们喜欢的特质我们就称它为优点,如有毅力的、坚持的、果断的;我们讨厌的特质就称它为缺点,如固执的、冲动的。特质是我们生活交际和处事的基础,具有好的特质、良好的性格会让我们生活幸福、容易成功,所以我很喜欢优点、讨厌缺点。只是,你怎么界定你的特质是优点还是缺点呢?事实上我们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所有的特质,这些是我们的资源。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在为我们服务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优点和缺点是一个片面的说法,只在事情上存在,在人身上并不存在,因为优缺点是我们给它的一个定义,实际上它只是我们的一个特质,没有好坏。我们常常讨厌我们自己的半途而废,便希望自己坚韧,但是坚韧却未必是优点,因为它的同义词就是固执。固执我们就很熟悉了死脑筋、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无法沟通、不可理喻,这样的特质我们可能都不喜欢,而且讨厌跟这样的人交流。可实际上你怎样区分坚韧和固执呢?它们具有相同的行为特点:不屈不挠、不放弃。当我们认为事情正确的时候,我们喜欢自己这样,就把这个行为定义为优点,我们觉得这件事情是错误的时候,就会讨厌自己这样的特点,就把这个行为定义为缺点。行为表现本身并没有改变,是我们对它的接纳程度定义了优点或缺点。果敢和冲动是一个意思,都是不假思索立即决定;谨慎和优柔寡断是一个意思,都是想太多,不愿意轻易的作出决定。在有了这些认识的事前提后,我们就可以尽情发现自己身上的特质,那些都是优秀特质,都是我们的资源,他们都为我们的生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不必因为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不能使用,而感觉到不接纳甚至自责,这些特质就像我们的工具一样,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对我们没有用的时候,他们就阻碍占用我们的空间,甚至会不小心伤害我们,我们的优缺点就是这样形成的。可是工具本身没有好坏,那只是一种存在。我们所有的特质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没有好坏,只有接纳和不接纳,会用和不会用。用对了地方就是优点,用错了地方就是缺点,事实上不存在垃圾,垃圾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特质也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某个特质定义为缺点,可以尝试把它挖掘出来,看看它对你带来过哪些益处。
我见过一个女孩很不喜欢自己的羞涩,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活泼,不能融群,聚会总是自己呆着,没人注意到,很羡慕其他小伙伴能那么轻易和别人打成一片。为这个羞涩,她苦恼过很久,并且认为她这么老实、这么笨、这么羞涩是不会找到男朋友的。直到后来她遇到一个男孩,看着她的眼睛说:我喜欢你的文静,我也从不接纳自己的内向,觉得一个男人腼腆是多么可耻的事情,我曾经企图参加成功学的课程,跟着打鸡血,但并没有过多少实际的改变,直到我学了萨提亚开始了自我转变的旅途后,蓦然发现,如果我爱闹腾了外向了活泼了,我用什么来写作用什么来反思用什么来对人性敏感呢?
所谓快乐,就是拿自己的长板做事;所谓痛苦,就是拼命拿自己的短板弥补。个人拼命的想改掉自己的性格,弥补自身的缺点,改了很久才发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曾适用于团队建设的木桶效应,被拿到了个人的改造上,当无数人曾经试着弥补自己的短板,痛苦改造。你并不需要改掉自己的缺点,或许你只需要在行为上多注意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你需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也可以试试,怎么把你自己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只是把它用到能发挥到价值的地方,而不是否定这个特质。
怎样把瓶子装满-接纳
接纳、欣赏、庆祝。自我价值的提升其实只要三个步骤就可以了,只是在看到这三个词的时候感觉很简单,而实际去做的时候感觉很难,但是真正放到自己的感受里的时候,又是那么简单,一切不过是意念之转。接纳就是这样:我可以不喜欢,但是我允许它存在,而不是急着排斥掉。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心里会有很多挫败的感觉,它们需要消耗我们的心里能量去对抗、综合、抵消,我们都得承认的事实是,在你感觉没好起来之前,你做不好什么事情,因此接纳自己,以减少心理能量的消耗。
我们人之所以奇怪,就是经常假设自己现在是灰姑娘,每天梦想自己穿上那只不合适自己的水晶鞋,然后拿着刀削足试履,然后遍体鳞伤,华丽的水晶鞋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痛。我们感觉自己无所适从既,既不能变成公主又不能成为自己。价值感低,主要源于我们不接纳现在的自己,我们设置了一个形象、一个理想自我,那个理想自我拥有我们想要的特质,我们常常说:如果我……就好了……。我们设定了自己现在是不好的,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接纳自己,就是放下对自己的评判,骂了自己那么久是时候放过自己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评判都来自自己,都是自己给自己定义的好和坏,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义也可以放下定义,我们试着不再批评自己。我不喜欢自己的胆小,就去批评自己;我不喜欢自己的优柔寡断,我就骂自己,然后自己的价值感就越来越低了。接纳自己就是不再排斥自己,我们不喜欢的地方就把它排斥掉,想把它拿掉,可是我们又发现,不论我们怎么排斥自己的这一部分,它都如影随形,而且越排斥越强烈。我不接纳自己的懦弱,我就假装坚强,然后发现越是排斥越是假装不这样,越发现自己会偷偷流泪,一个人的时候越发感觉到自己的脆弱。我们用多大的能量排斥自己,这个排斥的部分就会反馈给我们更多的负能量,像弹簧一样推得越远弹得越痛。萨提亚把排斥自己比喻为截肢,她认为我们排斥自己越多,我们觉得应该就越多,我们被耗的就越厉害。接纳自己,就是不再挑剔自己。我们习惯挑剔自己,总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好,并且习惯将自己与别人比较。我会常常看到别人英文好,感叹自己蹩脚的英文,然后想到自己的慵懒,然后就开始叹息。小伙伴却说他唯一擅长的东西就是英文了,为什么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比呢?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长处来挑剔自己的短处呢?要知道让一个人没有短板,那比出生少一个指头还要困难,比登蜀道还要困难一千倍。接纳自己,就要看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性。我们都是不同特质的结合体,没有好坏,是这些不同的特质集合了我们,不可复制。有的人可能具有了我们的一部分特质,但是他们也会没有我们的另一部分。我们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不重要的,是大众的,但是对于我们的父母却是唯一的,是绝对重要的。
然后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完美是一种疾病,很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当我们把一件事情都做到68分的时候,我们要看到看到自己做到了68分,接纳自己可以做这么多,我会在以后更努力,但是我不会排斥现在的自己只有68分。我可以没有好的学历高的薪水,但我接纳自己就有这么多。
接纳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原来的样子,此时此地如自己所是的样子;接纳自己,就是看到自己,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开始学习接纳并尊重它们,随着我的成长我会有所改变,不再合适我的东西会离开我,新的合适的东西,会进入我的生命,让我的生命柔软而舒缓,但我依然感谢那些特质曾经给予我的保护。
怎样把瓶子装满-欣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被人欣赏。威廉詹姆斯说人性里最深的原理是被欣赏的渴望。我们拼命努力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欣赏,却常常忘记了自己欣赏自己。你有没有经常躲在角落里孤芳自赏?有没有觉得没有人在意你?可是你知道吗,就在你偷偷关注和羡慕别人一样,别人也在偷偷的欣赏着你。例如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只是除了别人欣赏你,你还需要自己欣赏自己。欣赏自己就是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特质,为自己有的部分感到高兴,而不是为没的部分感到失落。欣赏自己就是看到自己做到的地方,看到自己拥有的。人总是有个很奇怪的心理,就是盯着自己没有的、没做到的地方来否定自己,却从来不去看有了什么。俗话常说知足常乐就在于此,比薪水我们比不过经理和富豪们,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我们可以正常生活而不需要国家救助;比健康,我们可能比不过运动健将和养生专家,但是我们可以养着自己而不需要医院养。我们拥有很多,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看到并欣赏自己拥有这么多。我做到了68分,我接纳自己做不到100分,也欣赏自己已经做到了68分。人们常说的半杯水的问题就是如此,你是乐观的看到了有个半杯,还是悲观的看到了空了半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无论成果成否,都运用到了很大的资源,而欣赏就是看到在其中所运用的资源。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所生活的人生,都是先自己欣赏自己,然后才能接受到别人的欣赏。
怎样把瓶子装满-庆祝
我们曾经那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么差,但我们还是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到了今天,还活得安然无恙,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能力,不得不赞叹我们生命的顽强。在萨提亚的工作坊里,老师们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你这么差,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庆祝生命。如果我们在浩劫中逃了出来,我们在灾难中活了下来,我们会庆祝生命感谢自己活着,但是我们平时却很少去庆祝自己的生命,难道只有灾难才能让我们感到生命值得庆祝吗?那如果这样,是不是应该多来几次灾难好让我们去庆祝生命呢?我们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一刻,我们是跑得最快的那个、是最顽强的那一个才得以出生,这本身难道不值得庆祝吗?
我们经历了童年时代,父母不懂爱而对我们摸索的培养,我们经历了非典、甲流、暴雨雪等无数灾难依然活到现在,这难道不值得庆祝吗?网友们常说,我们都是生命的奇迹,所以我们要庆祝生命。庆祝是一种态度,让我们感觉到一股从心底往外流出的能量,那是我们的生命力,是我们价值所在的核心。
庆祝所拥有。当我们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去庆祝;当我们还没有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依然也可以去庆祝。还好,我们都活着;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还好,还健康;还好,还有时间去改变……难道不值得庆祝吗?难道还要把这拥有的都否定,再说自己一无所有吗?在和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萨提亚治疗师会来引导来访者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我价值,帮助他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帮助他找到一点力量,一个高自我价值感的人绝不是找优点这么简单,而是懂得发现资源、发现美。一个懂得发现的人,必定是能够发现他人美的人,也是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人。同时这也是治疗是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一个好的治疗室只有自己做到自我价值感高,还可能带着来访者走到那个地方。
怎样把瓶子装满-回到内在修复和自己的关系
停止向外要,停止从他人和环境那里获得的想法。一旦我们把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外在之上,我们就已经被他人控制,他人可以轻易掌握我们的情绪按钮,决定我们高兴或者愤怒。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办法,就是拿回这个控制权,自己满足自己。回到自己内在去看看卡在哪儿了?为什么一些情景会触发我们的自我价值观低?为什么在面临挫折、否定的情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通过自我否定、肯定他人等方式,来索取自我价值,去感受下自己的愤怒、抑郁等情绪背后,都有一份哀伤,那份哀伤在说:我想要……此刻我特别想要……。然后你可以去聆听哀伤的声音,去问问它你为什么想从外面要?当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可以去做一个新的决定。你想怎么更好的照顾自己,因为你如果不能去改变他人、控制他人、让他人来满足你,至少你可以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萨提亚在做的事情就是教人怎么样回到内在,修复和自己的关系。
活出生命力,一致性生活,找到生命的源头,感受生命的本质核心。自我价值感一直都在,只是被我们生活一些经验所束缚局限了,重新激活生命力,就可以让人拿回价值活出自己,坦荡荡的活在世界上,敞开、一致、坦然,没有任何的担忧。
生命力
当自我价值感高的时候,生命力就出现了。或者说人们用过去关于好的经验来要求自己,达不到的时候就产生了低自我价值感,掩盖了生命力。
生命力是什么,很难定义。一朵枯萎了的花和一朵绽放的花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生命力。一只活着的鸟和一只死了的鸟有什么区别?区别在生命力。生命力是生命的源泉力量,人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神奇的生命旅程。当他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就有了强有力的心跳,这足以让人惊喜。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仪器看到胎儿从第八周起就具有了人形,而且有了动作,小家伙在母腹中微笑、打哈欠、用手玩鼻子,他开始把母亲的子宫壁当做跳床,做踢腿运动,生机勃勃,我们可以把胎儿称作生命的喜悦。人出生后生命力依然存在,换算成现在通俗的近义词就是“正能量”。所谓生命力是指我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身体上、情绪上、及灵性上的积极动力,生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我们不断的为了适应环境而扭曲自己,我们摸索一条怎么生存的路的时候,我们渐渐放弃了生命力。生命力是对生命的景仰,是活在当下的自己,活出来的自己,生命力就是和自己在一起完全所迸发出来的能量。和自己关系和谐、然后和环境关系和谐、和他人关系和谐,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被环境所影响和控制,即使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一些改变也是有觉知的改变。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生命就成了一个通透体,从上到下都是流畅的、通透的,生命力是一股能量这股能量流动起来的时候人就活了。
一致性
体验生命力的状态就是“一致性”。
标萨提亚还描述了一种状态叫做“一致性”,也称为表里一致、内外一致,也就是和谐,内在和外在和谐、自己和环境和谐,一致性是一种内在丰盛和谐的状态。怎样找回我们的生命力激发正能量呢。萨提亚的答案就是做到一致性。孔子这样描述一致性: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在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越来越能抛开经验的束缚和头脑中的评判,开始触摸到最初的婴儿的活在当下的状态,开始体会到生活最简单和幸福的方式就是不抗拒,活出生命力和宇宙有深入的连接。
聪明人的圣经这样描述了一致性: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就没有人能说服你接受他认为你重要的东西。你在此时此地如此的生活,而你生命中的每一刻正是如此的度过。如果你醒着你就当清醒,如果你睡着就当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应该再考虑其他事,如果你的手在这里你的思想同时也应该在这里,如果开始行动就不要迟疑。当你在生命中生活、在即将死亡时接受死亡,与你自身以及整个宇宙和谐一致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任何使你恐惧的东西。
一致性是生命能量的通透状态,始终在平衡点。一致性的最高境界就是,当别人误会他的时候、否定他的时候,他依然能淡定自若、悠然自得,无条件接纳对方。一致性就是活出生命力的状态,就是自我价值感持续高的状态。
一致性的第一个层次
一致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关注我们的感受。
接触我们的感受并和我们的感受在一起,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理解和接纳他们,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传递了相同的信息。我生气的时候就承认我生气,伤心的时候就承认我伤心,而不会传递出两种不同的、矛盾的信息。也许我嘴上不说,有的情景不适合说,我不告诉别人是不想让我的情绪伤害到别人,但是此刻我知道我的感受,我承认它,不抗拒它,我和它在一起。和感受在一起的时候人就安稳了很多,开始真正走向了接纳自己。现在你可以尝试一下安安静静,去觉察自己此刻有哪些感受,这些感受有时候会强烈,让你感觉很明显,有时候则会比较潜在,只露出一部分。现在很多禅修灵修机构都在教人不不评判的观察自己的感受。萨提亚非常重视身体的反应,将此作为了解个人情感和感受的重要途径,她认为身体反应通常携带着即时的信息,而言语则会传递一些过去的信息,这种信息通常建立在家庭规则基础之上,例如我们说自己不紧张,但是身体却感到紧绷和僵硬,就表明我们没有进行一致性的表达,因而觉察身体的反应并了解身体所传达信息的意义,是建立一致性的重要基础。我接纳自己会紧张、会生气、会恐惧,然后看看可以做些什么,可以让自己的身体舒服些,情绪平缓些,最终欣赏自己所做的一切。接触到自己感受的时候就做到了第一层的一致性了,这时候的一致性会给人真实的感觉,把你的真诚传递给别人,即使你在生气、在伤心,别人也能看到真实的你,消除了你们之间的距离,即便你生气、委屈也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实,而更愿意接近你。
一致性的第二个层次
第二层,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期待,和自己在一起。
这一层就是把我们自我价值的瓶子填满。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放纵自己,沉溺于无聊、不满、抱怨中;有时候我们知道要关注爱与认可,却用指责索求的方式把别人吓跑。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瓶子填满,提高自我价值感。当我们充满正能量,自我价值瓶子满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自己,不需要依赖别人依赖环境再给予了,这时候也可以把我们自己的爱溢出来给别人关怀别人。这个一致性的层次里我们是可以滋养别人的,我们有很多也可以给很多,所谓杯满自溢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层的一致性里我们已经开始做自己了,我们和自己在一起。
某次我去办理一个手续需要 ,需要在门外排好长时间的队,这时候我就在一旁看,我观察到了两种人 了:一种人充满了牢骚“热死了,人怎么这么多,真倒霉,烦死了……”,拿着一本书不停的扇,发红的脸上一直在流汗,他踱来踱去;一种人充满了祥和,或者和朋友家人讲个电话,嬉笑顽皮或者翻开手机看看笑话或者就是静静的呆在那里,品味当下的喜悦,他也热但却心静如水不怎么擦汗。后者是有满足自己的渴望的,他和自己呆在一起,是一致的;而前者则没有觉察到自己,只是向外抱怨,没有觉察到自己只是希望天凉一点人少一点的期待。
一致性的第三个层次
第三层,与普遍存在的生命力保持和谐一致,和宇宙在一起。
换算成中国哲学里道家庄子的话就是:天气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合一。佛家的话则是:有相皆虚妄,无我即如来;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萨提亚认为存在宇宙当中的我们已经处集了一种能量,它来自地球中心,带给我们一种根基感,它来自于天堂,带给我们天生的直觉,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会静候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加以利用。这是来自于宇宙的能量,现在也有些灵修学者称之为高级智慧,这时候的我们和所有人和所有事物都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大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连接着,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我们不同,各自为个体,但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总之这种一致是和宇宙完全融合为一体,与世界和谐存在的一致,这也是萨提亚的精髓所在就是灵性。在萨提亚的治疗中,灵性贯穿其中,但是灵性难以传授只能感悟。所以在萨提亚模式的传播过程中,渐渐趋向于工具化花了,少了很多灵性的部分。
在通往这层“一致性”的路上有四种方法:
冥想。
萨提亚擅长用的方式是冥想。关于冥想具体介绍将在我们介绍萨提亚具体工具的时候仔细介绍。与之相关的很多方法包括瑜伽、禅修、静心、内观、正念等修行方法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让人放下自我观点的束缚,实现自我解脱,感受到那股来自宇宙的和谐与能量。冥想就是在惊艳生命力。
和大自然接触。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它总是能让人惊叹于它的伟岸。当都市的水泥地渐渐将人心隔离的时候,现在很多专家提倡人们去接地气。到田野里光着脚踩在泥土上,去感受一种和自然在一起的感觉,因为大自然能给人真正的归属感,让你体验到那个大宇宙的整体。这种体验我们并不少见,有时候我们登上一座大山,我们惊叹于大山的雄壮,在那一刻仿佛忘记了自己,全然和大山融为了一体;有时候我们站在海浪的面前,惊叹海浪的壮观,那时候我们就成了海,忘记了自己;有时候我们仰望星空,惊叹于世间怎么有如此美景,那一刻我们就成了其中一颗星星。和大自然在一起了,有时候我们只是观察一棵树、一朵花、一棵草,我们也会惊讶于宇宙造物的神奇,那时候的自己全然进入了它们的世界。经常和大自然接触会让我们体验到那种一致的状态,并渐渐带到生活里来。
艺术。
人类描述和体会的那种一致的方式就是艺术。艺术不需要任何思考,真正的艺术就是在忘记自我的时候,迸发出来的。当你陶醉于贝多芬交响曲的时候,当你沉浸于舞蹈的时候,你也可以惊艳到那样的一种连接,和宇宙能量的一种连接,和宇宙能量的一种连接。你也可以尝试创作艺术,毕加索在绘画的时候连续数月工作,直到做完的时候,才发现鞋子已经烂在脚上了,那时候他是完全处于一致的状态的。其他,如舞蹈等,当你全身心投入的时候,你都可以体验到那种一致。
和朋友分享生命力。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有那么一两个朋友十分懂你,你们在很多问题上都能产生共鸣,可以秉烛夜谈可以同窗共眠,可以忘乎其然,那就是在分享生命力。你可曾体验过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内在,把内心最柔软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你知道在TA面前是安全的,你分享着分享着就会忘记了是自己在说,那一刻你们是真正融为一体的。古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就是在分享生命力,你不必上升到难求的知己上,一个比较好的朋友就可以。你可以分享你的内在,分享你的心路历程。
在深林里一只老鼠向一头雄狮发起挑战,那头雄狮果断的拒绝了,老鼠得意得说:“你是不是害怕了?”雄狮微笑着答到:“是的,我真的害怕。如果我答应你,你就会得到曾经与狮子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会痴笑我,竟和老鼠打架。”如果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就被别人拉走了,不一致了。你有多少次是被人拉走了,当别人否定你的时候,当别人指责你的时候,不认可你的时候。萨提亚认为,一致性的我们可以欣赏自我的独特性,愿意承担风险,并能处在受攻击的位置,能够利用自身的外部和内部资源,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他人的自由,爱自己也爱他人,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爱自己
(明晚待续)
爱自己的什么
(明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