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南音和古泉州话(拼音修正)

http://www.fjnanyin.com/index.do?method=musicTheoryLink&id=41

南管是一种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大约唐、五代、宋随几次北方民族的大迁移,将当时的北方古乐带到了南方来;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所以南音保存了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音乐的部份特点,其形成历史相当悠久;有所具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风。随着闽南地区人民的外移,南管也随之外传,目前还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在台湾,广义的南管包括南管戏剧和音乐,由于时代背景的改变,南管戏已少有演出,故一般所谓之南管乃指南管音乐而言。

不管你信不信,南管文字可说是闽南语最早的文字,南管语言也是最古老的泉州话,还有潮州话,其文字力求典雅,之中亦有不少的白话音,用字多有所依据。方言字、拟音字、训读字兼用,如thit4 tho5写作「敕桃」(玩耍),m7 pat8写作「不识」(不认识)。

南音通常采用闽南方言演唱,泉州南音由于严格师承的缘故,其唱词真实记录了早期的古泉州话,古语积淀较为丰富,是一个有待发掘、整理的深层方言富矿,其读音、用字、用词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虽然也有不少手抄南音曲谱传世,但只看字,不了解读音,仍然无济于事。而与现实生活语言相比较,南音唱词的读音相对更具稳固性,不易变异,一些在口语中已不见的古音仍完好地保留在南音中,这可为南音史、南戏史及方言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不少极为珍贵的重要材料。但随着南音老人的逝去,如果不及时抢救,单有曲谱仍无法解读其中含意。

南音中所保留的古汉语信息是什么样子的?大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保留古汉语的用词遣字的习惯,至于古汉语语法则不在我们探讨范围之内,;二是保留古汉语的读音。

首先说说南音中保留的古汉语用词遣字的情况。在用字方面,已有许多专家指出,这里不多饶舌,如:汝、阮、恁、曾、行、障、瞑、得、畏(恐畏)、报、亏、莫、箸(在)等,大多是唐宋以往的用法,见于各种古籍,如《世说新语》、《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唐國史補》、《唐摭言》、《北夢瑣言》、《夢溪筆談》及《水浒转》、《三言二拍》等小说中,不待细抉。用词方面整理如下:

莫得:《有缘千里》“莫得三心共两意”;《特来报》“你今莫得提起”、“莫得长吁短叹”;语见战国《荀子》成相篇第二十五:“事业听上,莫得相使”;

经纪:《拜告将军》“作什么经纪”;语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天之纲经纪也。”、宋·严君平《老子指归》:“含囊阴阳,经纪万物。”及明《醒世恒言》等书。这里“经纪”是“生意”的意思,和如今的“经纪”意思不同。

休得:《特来报》“休得怨恨”;语见宋·吕渭老词《醉落魄·一斛珠》:“说利谈功,这事怎休得。”、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舟。”及《水浒传》、《镜花缘》、《说岳全传》等书。

剖耐:《山险峻》“叵耐延寿你作事恰不是,”、《冬天寒》“叵耐秦王”、《献纸钱》“叵耐媒姐”;语见《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宋·杜世安词:“尽思量,还叵耐,因甚当初,故故相招买。”《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以及《水浒传》、《金瓶梅》、《荡寇志》等书。

相干:《班头爷》“益春非相干”;语见唐·杜甫诗《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及《说岳全传》等书。

冤家:《荼蘼架》“贼冤家”、《思忆情人》“贼冤家”、《恨冤家》“恨冤家”;语见明《三言二拍》、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等书。

行止:《不良心意》“温金贼婢毒行止”、《更深寂静》“无行止”、《阿娘听嫺》“行止端正”;语见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唐·佚名《大唐传载》:“果然寻生行止。”等书。

强企:《岭路斜崎》“阮亦卜来强企行。”、《无处栖止》“你着强企。”;语见清《曾国藩文集》:“非人力所可强企。”

思量:《岭路斜崎》“细思量刈阮肠肝。”语见宋·苏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及《水浒传》、《三言二拍》等书。

恐畏:《更深寂静》“恐畏人知笑阮红颜多薄命。”语见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法融:“更欲前途说,恐畏后心凉。”《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恐畏欲啼。”等书。

恰是:《荼蘼架》“阮身恰是扬子江中遇着风浪。”语见唐五代诗人贾岛诗《赠人斑竹柱杖》:“恰是湘妃泪尽时。”

劬劳:《山险峻》“思忆劬劳恩情重。”;语见《诗经》凯风:“棘心夭夭,母化劬劳。”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庶以勤苦志,报兹劬劳显。”《唐律疏仪·附录》蜀志:“诸葛亮上疏曰:陛下劬劳帝业。”等书。

相随:《荼蘼架》“咱娘嫺相随行。”;语见唐·孟郊诗《古别曲》:“生为人杰,逝也乘龙,山水相随,羽化登仙。”及《三言二拍》等书。

跷蹊:《拜告将军》“听你说,有跷蹊。”;语见《水浒传》、《三言二拍》、《金瓶梅》等书。

推排:《暗猜暗想》“因何不推排。”;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终不动摇,吏人推排。”宋·辛弃疾词《临江仙》:“细呼名品细推排。”,《浣沙溪》:“直须结句与推排。”及《金史》、《新校本汉书》等书。

迫勒:《见只书》“迫勒伊人。”《师兄听说》“爹妈迫勒。”语见《续金瓶梅》、《南明野史》等书。

些儿:《看你行宜》“袂睏得些儿(又作‘些厘’)”、《念月英》“赏灯人渐散了些儿。”;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沈郎轻注些儿个。”及《荡寇志》、《九尾龟》等书。

计筹:《年久月深》“且别作计筹。”;语见宋·苏辙诗《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主将今老成,勉尽良计筹。”及《隋唐演义》等书;

意故:《荼蘼架》“意故卜来叫出。”语见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规箴第十:“又顷梦青蝇数十来鼻头上,驱之不去,有何意故?”及《水浒传》、《今古奇观》、《三言二拍》等书。

因由:《非是阮》“故意做因由。”语见宋·辛弃疾词《南香子》:“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遍去嗏。”及《五灯会元》、《狄青演义》、《三言二拍》等书。

扅扊:门闩之意。《冷房中》“糟糠扅扊。”语见古诗:“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扅扊。今日富贵忘我为?”

休辞:《且休辞》“且休辞”;语见宋·辛弃疾词:“休辞酒”,石孝友词:“休辞秉烛嬉游。”,晁补之词:“上客休辞。”及《水浒传》等书。

行径:《告大人》“做出丑陋行径。”;语见唐·罗隐《罗招谏集》卷七<杜处士新居>:“迸笋穿行径,饥雏出坏巢。”唐·李白《不知行径下,初拳几枝蕨。》及《平山冷燕》等书。

当然,南音中不止只保留这些词语,但这尽可说明南音和古泉州话的密切关系。因为,南音历代都是口头师传,所以较好保存了古泉州话的原音,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自然也不排除后来艺人编曲时,采用前朝语言的可能性,但是,从整体上,却仍然可以看出唐宋语言、音乐的影响。

其次,是南音中保留古汉语的读音。至于读音方面,或许认为闽南话中古汉音不多,其实,闽南话中读做白读或白话的一大部份闽南话,应该是由唐朝时期演变来的古汉语,如一、二、三、四、五的白读:tsit8 、nng5、saⁿ、si3、gɔ6。闽南话中的中古汉音,其读音应该是宋朝官话演变来的,如一、二、三、四、五的文读(训读):it、li7、sam、sɯ3、ngɔ2。

要从南音手抄本的文字中,来辨别出哪些音是古音,那些是后来的读音,那几乎是不可能。可是南音千年来基本上都是口头传唱,代代相传,变化较少;所以,较好的保持了古汉语的读音信息;也因此才说南音是一个关于古汉语的信息宝库。

闽南话的白读音多属于唐宋语音层次,应该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两次大规模移民有关。一次是唐初陈政、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另一次是唐末王潮、王审知的南迁。他们都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对闽南的开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时期,大约是闽南话中“白读音”形成时期。

闽南话文读与广韵有严格对应的语音关系,大概是某一时期的官话集中而系统的引入闽南话的原因。南宋末年,闽南和粤东地区曾经是抵抗蒙古人的最后堡垒,有很多宋朝的难民和官兵,甚至包括皇族和显贵的大臣,都是从东南沿海逐步撤退的。虽然后来很多人殉国,但是也有很多人活了下来,并和本地土著(以前的汉族移民)和平共处,繁衍生息。他们的口音必然对本地有很大影响,因为在亡国之前他们显赫一时,现在的文读音可能正是当时临安的口音发展来的。这个时期可能是闽南话的“文读音”形成时期。

公元1292年,元人统治中国,全国推行元语,谓之国语,惟泉州因地理经济的优势,不改其俗,固守汉语,古乐因得留传。千百年来,更随闽南族流布海外。所谓“离乡不离腔”,凡南管声乐、咬字皆宗泉州音为正统,其语调温婉有致,八音反切,吞吐分明。

总的来说是如此。但南音中还保留一些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 闽南话的文读白读的差异.二. 因收音归韵规则所产生的变音;三. 保留汉语古音。

一.文读白读的差异

南音中的闽南话读音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白读;二是只有文读;三是文读、白读都有。只有白读的大多是一些日常用语,如:前面、越自、好笑、只处、蜻蜓(念田蠳)、听见、见许、梅花、即会、刈吊、亏阮、等;只有文读的是一些较为文雅的词句,如:窈窕、圣旨、秦邦、青春、推排、离别、叵耐、引诱、音信、哀怨等;文读、白读都有的,据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指出,三千七百五十八个汉字中,文白异读的字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如:双眼(song gan2,sang bak8)、开门(khui mng5,khai bun5)、风霜(huang sng,hong song )、肝肠(kuaⁿ tng5, kan tiong5)等,这样的例子很多。

另外,在南音唱词中,有一句重复唱的情况,可以有文读、白读的不同;如《三千两金》中,“十年窗前”一句,前一句唱文读(sip8 lian5 tshong tsian5),后一句“十年守窗前”白读(tsap8 ni5 tsiu2 thang tsɯiⁿ5),前后句不同。再如《辗转三思》中,“含情说怎知”的“知”和“谁知你一旦忘我恩义”的“知”前后也不同,前面文读唱ti,后面白读唱tsai。但具体唱法要具体分析,如《辗转三思》中,“含情说怎知”重复一次,但前后唱法一致,不可一概而论。

有一种文白异义的情况,必须特别注意;如《高楼上》的“爹妈有命”一句。“有命”有两解,一是“有所成命”的意思,就是“要我做什么”;另一是“还有性命”的意思,是相对“无命”而言。前一种用法应文读,念“iu2 bing7”;后一种应白读,念“u6 mia7”。《高楼上》的“爹妈有命”应念“iu2 bing7”;如果念“u6 mia7”,那么,“爹妈无命”还能让你上高楼抛绣球?

二.收音归韵规则所产生的变音

唱词中的变音由来已久,人们把京剧中读音的声母或韵母与普通话(京音)不同的字通称为“上口字”,例如:普通话中主(zhu)、街(jie)、初(chu)、京(jing)在京剧中作为“上口字”要分别读作zhü(之雨切)、jiai(基衣哀切)、cu(音如“粗”)、jin(音如今)。此外,还有“尖团音”等。对于南音中唱词读音产生变化,要判断的属于演唱需要而发生的变化,或是本来就是如此读音,是有一定困难的,这里只就一般规律加以区分。因归韵收音产生读音变化的如:

《看我君》“皂云飞”句,“皂”读tsi ,因为“皂云”二字的读音相近,不好咬字,“皂”念成“tsi”,以下直接过度到“hu”音,最后字尾接“un”音,完成从“皂”到“云”的全部咬字过程,清晰好听。

《一心爱到我君乡里》首句“乡”唱成hiang音,这个“乡”字,文读是hiong,如“乡村”;白读是hiuⁿ音,如“乡里”。此处唱“hiang”显见是变音。但《孤栖闷》中的“回乡归故里”的“乡”念hiong。至于“放松”念“huang sang”可能是一个特例,既不是文读,也不是白读。

《荼蘼架》“阮身恰是扬子江中遇着风浪摇摆”句,其中“中”字唱成“tng”。

《因送哥嫂》中的“幸逢六月”句,其中“逢”字唱成“pang5”,《元宵十五》中的“幸然六月”中的“然”也有唱成pan,不知是否口误。如为“相逢”,则唱成“saⁿ pang5”。

《随君出来》中的“鹏程万里”的“鹏”唱成“ping”。这也是为了和下面“程”字能配合得上,“程”唱“thing5”刚好上口。

《念月英》中的“特来共阮买线买胭脂”的“特”,唱成“tiau”。

《暗想暗猜》中的“几遭去了又再来”的“遭”,唱成“tso”,这是为了把“糟”变成“不糟”的缘故。

《看我君》“当初何卜劝君”句,其中“何”唱成“ua5”。《暗想暗猜》中的“你因何不推排”的“何”,仍然唱成“hɔ5”。《孤栖闷》中的“我卜当初来出世”的“我卜”应是“何卜”之误。

《只冤苦》中的“受我爹救恁出狱门”的“狱”唱成“nga”,并不是训读,可能是变音。

其他就不一一举例。

三.保留汉语古音

至于属于保留古汉语的音,也并不可考,试举数例,供参考:

扫:读成“sɔ3”;

巫:读成“bu5”,以可能是文读;读“ngɔ san”可能误为大田一地名;

沟:读成“kɯo”;如读“gu5 kau”,不明者以为是“牛钩”,“牛钩”是什么东西?

独:读成“tah8”;

弘:读成“hing5”;

辗:读成“tian2”;

陈珪:读成“tin5 kɯe”;

除上述情况外,南音中因为书写的关系,还有借字的,如:

“值”读tɯ6,“在”的意思;

“恶”读oh,“难”的意思,如“行路恶”是行路难;

“处”读tə3,如“只处”指“这里”;

“卜”读boh,“要”的意思,如“卜到”是“要到”之意;

“勿”读bue6,“不会”的意思,也写作“ ”;

“掠”读liah8,“拿”的意思;

“举”读kɯah8,“举起”的意思,也写作“夯”或“攑”;

“移”读sua2,本字为“徙”,迁移的意思。

还有一些可能是流传中的失误,如:《辗转三思》中的“深懊恨,许唐王,忘除恩爱”的“除”,应是“掉”,也可以读“tɯ5”;“若要我闷怀开,酒可除。”的“除”是做“在”解,意思是若要闷怀开,必须有酒在;《世说新语》有此一说,写作“箸”,故也可读“tɯ7”。“掞落荔枝”的“掞”应是“掷”,也可读“taⁿ7”;“怨声切命”的“切”应是“慽”,也读tshɯeh;“相带相随”的“带”读“tə”,应是“綴”,跟随之意,读“tə3”。一般在南音中,遇到此种文字难以表达时,但求音似,到底不是学术著作,不可苛求。

当然,南音中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不是一篇短文可以概括。


胜果二郎注:忘除的除并不是流传中的错误。《荔镜记》里面“除”就经常出现。是古闽南语,读 tɯ0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734评论 6 50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31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133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3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85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6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6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87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92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1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35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37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55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8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48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64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