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建筑散步:了解建筑之美

也许时光能带走过去的故事,但遗留下来的建筑,依然能够让我们窥探到那个时代的痕迹。《亚洲建筑散步》一书,原以为只是一本生硬介绍建筑学的书,但没想到里面除了满满干货之外,还加上了历史故事的背景,让人通过字里行间,来了一场精彩的云旅游!

书中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其实是闽南的土楼。早就听说过永定和南靖的土楼,但当时我只去了南靖的云水谣和“四菜一汤”,还记得当时游走在各个土楼中间,不断感叹自身渺小的同时,也惊叹这在山间造起的巨大土楼究竟是怎么筑成的。

当然,书内给予的答案并不详细,只说这庞大的建筑一般是在村长的主导下,村民齐动手而打造的,土楼有方有圆,土楼的发明有很多的说法,一说是由客家人发明,而后因其具有强大的实用功能,而被其他人模仿,而使土楼渐渐多了起来,我觉得这个也颇为可信。

但当时自己去玩的时候,更多的是以欣赏为主,倒从未真的去数过这土楼有多少层,能住多少人,为何窗户在一到三层是没有的,而三层以上则有一个个小小的方形窗户,也许当初游览的时候,能够先看这书,自己能有更深刻的领悟也不一定。

但令人觉得惋惜的是这些土楼虽然经过一再的宣扬(如《大海鱼棠》、《爸爸去哪儿》等影视及综艺作品均有土楼的身影),但许多古老而珍贵的土楼,其实都在经历着日久失修的痛苦,真正热爱建筑的人也会为此惋惜,也许建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雨,但世人又忍心让它们等待吗?

其实不仅是闽南的土楼,在书中所描述的很多建筑,也面临的这样的难题。

如无锡的寄畅园,这座曾让两代皇帝钟爱的园林建筑,流传至今居然连当地人都鲜有了解,曾经注满园林主人及园林师爱意的院子,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中,黯然失色,颓然退出了世人的目光,曾经园林的正门被封闭了起来,游客只能从后门进,而且也鲜有游客,这不禁让人替这曾经受宠的院子感到一丝心疼。但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好处,院子仍然保留住了当时的景致,没有经历现在的重建与翻新,虽然缺少了打理的精致,但也保留了它独树一帜的古韵……

读《亚洲建筑散步》的情绪十分平静,但个中干货满满,同时散文一样的风格,让人阅读起来不至于乏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