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朋友圈给一则新闻刷爆,上海九江路建设银行无人银行正式开业,银行里找不到一个保安,找不到一个大堂经理,也找不到柜台人员,所有的操作都能通过机器或者远程协助能够完成。
另一则新闻是京剧演员王佩瑜和机器人一起唱京剧,机器人唱得有声有色。很多以前不可思议的事情逐渐变成现实,很多你觉得很遥遥无期的事情正飞速向我们铺面而来。
2016年3月10日,alfago战胜李世石,这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人类认为在围棋上机器战胜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第一盘之后,人类希望从围棋上战胜机器变得如此遥远。李世石的唯一一盘胜局给人类保留了仅有的一点尊严,即使一年后的天才少年柯杰的出战也以0:3完败。
至此人类开始恐慌,人们纷纷在思考,机器还能做什么?
有段时间我看到过一个创业公司(好像十几年前了),这家公司通过研究,发现驾驶员的习惯非常影响汽车(主要是运输车)的耗油以及汽车的使用寿命(大概这个意思),这个公司就生产一种设备,和汽车的发动机结合,可以记录驾驶员的行驶习惯,并能够把这些数据传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车主,以便改善驾驶员的驾车习惯。另外可以将驾驶员的信息生成数据库,以后其他公司招聘时可以做参考。当时我觉得这个是天才的想法,如果成功了,对社会是莫大的福音。
但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因为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把这种创新变得没有一点价值。但十几年前,如果进入那个创业公司,那么是不是输得太惨呢?但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呢?现在无人驾驶上路违法的,但十几年后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流行,人驾驶汽车上路会不会违法呢?我觉得大概率是的。
前几年我看到一个学英语的网站,好像是***ABC,通过网络把全球的英语老师介绍给同样需要英语的中国学生,通过一对一的视频交流学习,我觉得这个模式很赞。但十几年之后,我们还需要学习英语吗?现在的讯飞翻译机做得确实太好了,识别率极其高,我想象不出十几年后的情况,但做一个随身带的同声翻译设备走遍全球肯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事情。我们这代或者下一代再学习其他语言已经是得不偿失的一个选择。
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尝试在做一个人机结合的设备,目的是做出一个人机结合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人可以调用机器里的存贮的知识,是不是很疯狂?但从埃隆.马斯克以前做过的事情来看,这事情我觉得还非常靠谱。
好像机器无所不能,以前我们在问,机器能做什么?现在我们要问的是机器不能做什么?下世界象棋有深蓝,下围棋有Alfago,病情诊断有沃森......支付宝、微信取代了银行(开篇中建设银行只是内部的业务改造,像保安大堂经理柜台人员早已经收到冲击),网上售票系统取代了营业员(铁路、影院、公交车等)、自动借书系统取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很多。
十几年前我们是无法想象现在的生活会变得如此便利,互联网的发展和高铁的发达缩短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未来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周围种下来了,虽然还很小,但这颗种子如同荷塘里的花,前天开一朵,昨天开了两朵,但等到你发现池塘里有一半的花开了的时候,再过一天,你将看到满池塘都是荷花了。那时候,你还能做什么呢?
有一档节目对以后人类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不久的将来,机器的数量肯定回超过人类,机器的工作效率肯定会超过人类,那么这个社会会极大发展(传说中的共产主义会实现),以后会出现一类人叫“无用之人”,这部分人每个月有高的工资,他们终日无所事事(因为已经有机器,无需他们工作),他们只能每天聚在一起斗蛐蛐。
想起来是不是很恐怖?有人说机器永远是人类的助手,是的,以后,陪伴你的都是机器人。未来的世界,28法则将不再适用,适用的是更加残酷的298原则,2%的人类主宰着这个世界,98%的人虽然不一定在一起斗蛐蛐,但无所事事是必然的。这一天必定会到来。
我不知道将来我会不会沦落在98%之内,但现在我必须有所警醒,从今日起,尽量让自己的工作更多创造性内容,并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储备。尽量避免自已以后一起斗蛐蛐。
这场变革,不要指望任何人,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