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的读书日漫想
2021/4/23
01
关于世界读书日
今天从图书馆出来,注意到图书馆门外站了大概有三排人,看样子差不多50人的样子。
出于好奇往那边看去,心里猜想应该是学校里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
我看着他们手里捏着一张A4纸,有些被叠了几折,有的是坦坦荡荡的空白。
“快点,拍完就可以结束了。”
我看了一眼手机,十一二点午饭时间。
难怪他们看起来精神不振。
重庆今天的天气还算不错,总之天气终于热起来了。学生们周身气氛都像是被不耐烦的蝉鸣包裹,掉进一片麻木聒噪的世界中。
旁边立着宣传牌子,我注目过去——
“世界读书日”
原来如此。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点子,难怪他们看起来萎靡不振。
我的日常基本都是在翻着各种品类的书籍,现代小说也看,古史名著也挺喜欢;常被批评无病呻吟的青春主题,或者悬疑猎奇的重口故事。
总之就是来者不拒。
然而,世界读书日我了解吗?
并不。
无非是手机日历提示,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哦。”
或者图书馆楼下不情愿的学生活动。
Tip
世界读书日
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哦,原来这就是世界读书日。
可是我今天的感触,想说的并不是今天读书。
02
教科书课外书还有被禁的书
读书是好事,可是就今天看到楼下小伙子大姑娘的表情,我突然不这么想了。
人们总喜欢规定各种所谓值得纪念或者必须设定的日子来提醒,或者强迫自己画个圈钻进去做事先规定好的事。
于是出现了无数个节假日,纪念日。
从最开始的好意为之,到最后的好意围之。
我想说的是,
这似乎已经变成了束缚,和以前的本意可谓是南辕北辙。
合理吗?
从小接触教科书,故事书,或者有些说出来就会被封的书籍类别。
可能有些人打心眼里喜欢的读书活动似乎都被之后的试卷以及各种罪恶的课后辅导书磨灭了。
世界读书日——组织读书活动,让接触到的人们喜欢上读书活动。
想法挺不错的。
喜欢读书这件事不坏,提倡大家去读书也很好。
坏就坏在,非兴趣使然。
03
你读谁的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读书总是好的。书也不分什么好赖那更好。
我记得高三的时候,
有段时间在看郭敬明的小说。
刚好是郭敬明被批的最厉害的时候。
无病呻吟的青春文学,娇柔做作的语言文字。报道数不胜数。
班上爱看书的同学挺多的,今天的故事里的女同学就是其中一个。
下课路过的时候,她问我,
“看的什么书?”
“郭敬明的。”
“啊——”
我看她表情,以为她想借书,
“我看完了,你要看吗?借你。”
她摆摆手,上眼皮就快速一翻,在厚厚的镜片下并不是很明显。嘴巴张开,冲着我一开一合,
“我都不看他的——”
随后下巴微微抬高了些,眼睛微微有些斜着看我,补充道,
“他的书都没意思,都没意思的很。
我还是常看徐志摩的。”
说完就从旁边走开。
我记得很清楚这位女同学当时的神色,穿着,姿势。
黑色短发,嘴唇有些薄,时常张开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一件鹅黄微微带有些橙色的毛衣,衣服上缀着樱桃,花朵等等等的毛线钩织的装饰物。她在说话的时候,漫不经心的用手玩弄着一只袖口上的樱桃叶子。
后面总觉得自己被人瞧不上了。
读郭敬明的书和读徐志摩的书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吗?
难不成书还要分个高低贵贱?
当时没想清楚,只觉得自己满满的羞耻心瞬间涨满。好像看郭敬明的书是一件多么不入流的事,好像自己就被划在了另一个阶级。
伴随着的是不再说,
我在看郭敬明的小说.
04
随便找本书来读吧
直到后来和自己和解。我又重新拿出了那本小说。
也终于承认,读书没有阶级,书籍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喜不喜欢,接不接受。
也可能当时那位那样说的女同学接受不了郭敬明。
不看就行了,何必比较?
我当然记得很牢。
读个书都要划分什么的,才是不入流的把戏。
喜欢看就好了,
不喜欢看,不看就好了。
读书让人心情愉快,别去中伤就行了。
读书日,随便找本书来看吧。
喜欢的就行。古史名著或是没几个人知道的最角落的书也可以。
记录日期|20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