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切问题转从前。
原始社会的商品价格完全由个人劳动量组成,每个人出多少力就得到多少食物。但一旦人手里积累起了资本,也就是手里有闲钱,就会雇人为自己工作,这样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量价值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一部分作为利润作为雇主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回报。人话说就是一部分自己拿,一部分给雇佣自己的人。而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称这里利润为剩余价值。关于剩余价值的研究就在后面的资本论中说了,我们这里还是将这一部分称之为利润。
或许有人认为利润与工资可以视为一种东西,但其实截然不同的,由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则支配。
因为资本的利润并不与监督指挥这种劳动的数量、强度与技巧成比例。比如某个行业利润率为10%,投入700磅利润70磅,增大投入到7000磅就会得到利润700磅,但监督指挥的难度绝没有增大到十倍。而工人想要得到十倍的工资,则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所以利润与工资是完全不同的,受不同原则支配。
结束资本和利润的讨论,继续说现代商品的价格组成。
因为上面说的雇佣的原因,所以现代商品的价格不再只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还由为购买原材料,发放工资而投入的资本决定。
除了劳动量,投入的资本外,商品的价格还包含地租这一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土地一旦私有,地主就会想要通过收取租金而不劳而获,而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又需要土地,所以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又包含了地租。
所以亚当斯密他认为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包含了三个部分,一、劳动量,二、利润,三、地租。以谷物价格剖析。其中一部分用于支付地租,一部分用于支付劳动者工资及耕畜的蓄养费和农具的维持费,还有一部分是农场主的利润。
或许又人认为,耕畜和农具的消耗应该作为农场主资本的补充而被划分为谷物价格的第四部分。但需注意,一切农具和耕畜的价格,本身还是由上述三个部分构成。如此向前追寻,还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纯纯递归调用了)。
私以为还可以这样分更符合直觉,可以将价格分为劳动量和购买原材料,工具,地租之类所需的固定资本,以及投资所得的利润。也就是三部分,劳动量,固定资本,利润。地租归于固定资本就可。当然,这里只是一点小小的私货,忘掉我说的,让我们继续国富论。
一个商品的生产越到后期,其中利润部分所占的比重就是越大。
因为后一阶段资本所付的不只有这一阶段的支出,还包括上一个阶段的支出。因为所买的原材料是由上一个阶段生产的,购买它的价格必定能提供上一个阶段的资本利润,工资和地租。画个图表示,第一阶段的所有成本是这个方块,
那第二阶段的成本肯定包含第一阶段这个成本方块加上第一阶段的利润。
第三阶段的成本肯定包含第二阶段的成本方块加上第二阶段的利润。
越到后面需要越多的资本,在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自然越到后面利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位于生产链下游的人利润更高。
在文明社会商品交换价值单由劳动构成的很少见,大部分还包含利润和地租。因此,社会全部劳动年产物所包含的量远远超过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量。说人话就是劳动者挣得生产的资源不但能喂养自己,还有剩余作为利润给雇佣者。那假如每年社会所生产的资源全部都用来雇佣人,那么劳动量年年都会大幅增加,后一年总会比前一年生产更大价值的劳动生产物。
不过这个过于理想了。
一,每个国家都会有大量资源都会被游手好闲者浪费,而非用于再次生产。
二,国家的规模是有限的,当劳动量达到饱和的时候无法再次将全部劳动量用于来年生产。
而一个未到体量极限的国家发展与否,就看这个国家是以什么比例在游手好闲和劳动阶级之间分配年劳动产物的。
中国能发展这么快,就一是我们之前体量巨大,远远没到饱和。二是我们的年劳动产物,也就是资源多是分配到劳动阶级进行再生产,而非大多数分配到游手好闲阶级给浪费掉。
好了,商品的价格组成也讲完了,下次讲为什么市场价格和真实价格不一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