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一席听了陶光远工程师的演讲,《治霾六年》
他回答了六个问题,我们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现在的PM2.5到底是哪里来的?我们各级政府和企业治霾是不是认真,是不是积极,是不是下了大力气?我们治霾的方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我们今后怎么办?
针对速度快慢,根据中国北方的某个城市的数据,5年来PM2.5的量减少了一半,二氧化硫减少了更多。对比德国当年治霾的速度,我们的速度无疑是很快的。
从我这个四线城市角度来看,最近几年也确实很少见到当年那次全城大霾的景象,说明我们治霾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同时,这也说明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治霾都是非常认真的。
从霾的来源来讲,90%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
他总结出来7个大污染源,5个小污染源。
很意外,机动车污染虽然很大,但排在最后一位,还不如供暖锅炉污染大。最大的污染源市是家用煤球的污染,也就是我们冬天采暖用的小煤炉。
找到散煤燃烧污染的答案,那就直接治理这一块就行了。
但真正采取行动才发现,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首先推行了无烟煤吧,供应兰炭、无烟煤之类的,同时对路子做了改进。
但是效果不明显,虽然比之前烧烟煤干净不少,但还是达不到目的。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烟煤、半焦煤的成本太高,即便政府补贴老百姓也不愿意烧。而且很多政府对于这项补贴也吃不消。
再一个办法是煤改电、煤改气。
煤改气的方案就是我们在农村经常见到的,孤零零的走着天然气管道,很危险。
而煤改电呢,供暖期电网根本承受不了这么高负载。所以也是不太可行。
参考德国人的方法,后来开始改造路子,把炉子做的大一点,让燃烧出来的煤焦油再次作为燃料燃烧,直接烧干净。
后来我们劳动人民又有了新的拓展,开始烧柴火。
我国这些年的植树造林,种了很多书,根据专家测算,一亩果树一年修剪下来能有300公斤左右的树枝。同时玉米芯也可以烧。
这样下来一年的总量有一千多万吨,而需要的燃煤也就需要一千万吨,所以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烧柴既经济,又安全,而且不用政府补贴,需要取暖的人就会主动去找树枝来烧。而且这样的结果是散发的二氧化硫和其他颗粒物很少。
冬天的雾霾成因就是这样。可是其他季节同样会有雾霾出现,那这些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观察化工厂的烟囱就会发现,即便安装货净化装置的化工厂,随着水蒸气散发出来的白烟里,会有脱硫产生的其他颗粒物。
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烟囱经过湿法脱硫出现的烟在线检测时都是达标的,因为那些颗粒物会附着在检测仪器内壁上,根本无法显示。
而要准确测量就要抽一罐废气到实验室,冷冻后称重,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可是现实情况是企业和机构只要看到在线测量结果达标了就行,符合规定,也就不会费力气去实验室测量来证明自己违规。
而且要解决这样的方法,同样是要耗费大量资金的,所以现在的工作难度就在此。
2022年冬奥会就要在北京和张家口召开,又是一个采暖季,陶工程师说他有信心在这之前把霾治好,明白了雾霾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我也对他们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