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头,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定的自我定位,发现自身的不足,制定改善的计划,并贯彻执行下去。虽然有些晚了,但希望还来的及。
浑浑噩噩十几载,回头看看想想,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值得回忆的,好像就是一片空白。同龄人该会的,该玩的,我都没有涉猎过,体验过。曾有同事说儿时游戏,而我不知或不会时,被戏称童年是灰色的吗;还曾面对老家的礼仪风俗一窍不通时,被本家的弟弟偷偷的说”二哥什么都不懂“。
这就是我,生活好像没有什么能叫我提起劲似的,对生活没有什么好奇。工作日每日二点一线的生活,平平淡淡,周末带孩子去游泳,去儿童乐园,要不就是陪老妈去菜市场,超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着。感觉只有时间在流淌着,而自己就像一个小纸船一样随波逐流。
这样的生活我有时也厌倦,也想改变,但每次都下定决心要变,但不久就会慢慢的遗忘。这就是人之惰性。人都安于舒适的环境,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人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松懈开脱。就像小时候的寒暑假作业一样,假期开始总想时间还长,先玩,到最后总是来个冲刺,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如今到了不能不改变的地步了,步入中年,发现比你小的人当了你的领导,慢慢的被边缘化,这些都能感受到。年轻的时候可能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可能头脑一热就离职了,过的洒脱,但中年后要考虑的因素多了,身上的担子重了,都会前怕狼后怕虎,蹑手蹑脚了。同时,离开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为什么会这样?
1.失去了信任;一开始领导还是看好的,给过一些机会,但自己没有把握好,渐渐的失去了信任,信任这个东西一旦失去了,再想赢回来,实在太难了;
2.性格使然,内向,自卑。一贯认为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做好自己的事;对别人的事指指点点的,人家未必听你的,一旦说错怎么办等等。
3.缺乏积累,没有思考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十年工作经验多多少少会碰到一些问题,也知道一些方案,但回想积累了什么,好像没有。每次都是含糊的,不敢确认,又要在网上找一遍,同样也没法解答帮助别人,这样就导致不愿说,也没有树立什么形象。同样没有思考,没有回顾分类,自然就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如何改进?
凡事开头难,这时最容易放弃,再不改变就会被淘汰。
首先要克服懒惰,离开舒适区。
从今天开始,一天写一篇工作生活感想。
坚持!!!坚持!!!再不改变就没有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