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79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有些人20岁就死了,等到80岁才埋葬。但是有些人,即使到了80岁都还如同新生儿一样,充满着好奇心,不断探究、理解这个世界。
这世上人人都会有好奇心,从我们出生时就保有这样的特质,但为什么这种好奇心,反而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流逝。
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差距,就因为有的人终其一生只用他前20年的经验,在面对后60年的时光。就会导致只存活在既有的认知世界,好奇心,则是让我们不断打破这种边框,让我们已归零的心态,去接受各种冲突的价值观。
最著名的例子可以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当有一方只安于现状,认为这样就好,但另一方却不断学习探索新事物,想要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最后会因为双方的成长不同步,导致彼此的价值观、认知视野都渐渐地疏远,分离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我尊敬的导师中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艾萨克·牛顿、亚当·斯密、爱因斯坦等人,终其一生都用那种爆棚的好奇心,不断探究着世界的真理与各种可能性,最终也未人类文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说,好奇心是检视一个人对这世界的可能,那好奇心的体现,就是一生都在不断的提问,把热情转化为追根究柢的精神。
我们每天被什么问题「占满心思」,就可以反映出生活目标。如果每天被接下来要吃什么?你的生活可能性,只停留在满足生理的生活;如果每天被要去哪玩?你的生活就只是把一个你待腻的地方,换到别人待腻的地方。
其实,拥有好奇心,就能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件事情,就像是只要有沙滩的地方,到哪都可以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沙滩上。
01追求问题
平时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水平,其中一个方法,那就是看对方提的问题。而不是给你什么答案。如爱因斯坦说:「一个好的问题,比一百个答案更有价值。」
问题本身会引导我们思考的方向,甚至是结局,如果提出糟糕的问题,只会让行动产生与期望相反的结果。
一个好的问题,会是你平时没有想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了它,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因为这个好问题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不断探究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例如爱因斯坦就曾提出:「怎么样才能跑得跟光一样快?」于是就有了相对论的概念启蒙。
可以说,思考与提问是并进概念,如果缺少了其中一部分,即使再会提问,没有思考,只会提出表面的问题。如果只会思考,不会提问,就无法从不同的维度来构建另一种理论模型。
接下来要说,怎么提出好的问题,以及怎么训练我们的提问能力。最后当拥有这样的提问后,如何更深一层,从问题背后在寻找问题,也就是建立起建设性的批判思维。
02怎么提出好的问题
首先,要先厘清一个概念,好的问题不是被提问出来的,而是观察出来的结果。观察的核心动力,就是好奇心。因为有兴趣,所以才会有敏锐的观察力。
像是孩子会问:「为什么飞机会飞?」、「叶子会落下来?」、「水为什么往低处流?」等都是对事物的体察后,所产生出的疑问。
但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即使看到了问题,却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好问题。这就要从一个面向来说,那就是「教育」,我们在求学过程中,教育所带给我们的是追求答案,所以,自然而然答案的概念比问题来得重要。
国外有一份研究指出,有一群优等生在期末考后,所得到的成绩结果都非常优异,但离开学校半年后,在请这些优等生重新作答期末考的问题,得出的成绩却无法达到原本水平的一半。就是因为,大家只知道答案,却忽视了问题的意涵。
所以,得到好的提问力,有种方式:重新问问题换个问法
当你问如何找水?跟如何使水流向我们?这两种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民族,前者是游牧部落,后者是农业文明。
又或者,生命的意义为何?和我如何使生命更有意义?一种是由外界找寻自我价值,另一种则是由内在本身的自我价值,创造出影响力。
就好比前美国总统甘迺迪说:「不要问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你应该要问自己可以为国家做什么?」问题的出法角度不同,所产生的视野与结果,和释放的动能都将产生迥然不同的结局。
03建设性的批判思维
当我们拥有提问的概念后,接下来,要能区分你所得到的答案,并且加以反驳。换句话说,批判思维,是学会对论证过程提问的过程。所谓的论证过程,由结论和理由两部分组成。
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对结论提问,也要对证据进行提问。
以基本的检视可以包含有:
什么是真正核心议题?
结论是什么?
是以什么价值来假设?
推论中是否存在他人的自洽?
是否有被遗漏的重要部分?
最终结果是否合理?
这边的问题提问,更深一层,就是为了完善整个提问的体系,这种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为了挑错、批评对方,重要的事帮助我们建立起独立思考,对问题的问题,产生更精准的辨识。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涵义,那就是提问不仅是好奇心的体现,更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价值体系建立,让我们的思考与意见能够愈来愈成熟。
其实,一个高水平的人,他的脑袋内会同时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概念,但是,都还能彼此相共存。这就是好奇心者的必备心态,凡是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在相对的情况下,某种概念也许符合,但换到其他地方、时间就有可能会是另一种冲突概念的体现。
或许,像是查理忙格说:「如果我不能比这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还能更好地反驳我自己拥有的观点时,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好奇心本身,就是让自己保持归零的心态,永远不把任何既定成俗概念,变成一种束缚,也许,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都是同样,所以才无法找出新的方式。换种角度看问题,提出问题,就会看到另一种生命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