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们有时会抱怨当事人不能理解自己,的确是这样,很多当事人过于从自身出发,对律师的要求过高,指责过多。
但,律师们常说要换位思考,那么就换一下好了,那也会觉得,当事人选择一个好的适合的律师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当事人找律师的手段其实无非是那么几种,在街边或者法院门口看到律师所的招牌,于是走了进去,在报纸或者电视上看到律师的事迹和法制宣传,于是找了过去,看到了律师在网络和传统媒体所做的硬性广告,于是接受了,受邀请参加了律师所做的“开放日”“主题日”等有关的“法律服务说明会”,看到律师的专业著作或者法律言论,要不就是朋友或者兄弟单位,对之前聘用的律师的有意或者无意的介绍,再就是选用律师的单位使用“招投标”的方式,公开选聘律师,等等。
实际上,不同的当事人选择律师,有着各种很奇怪的标准,比如有人不选女律师,有人不选老律师,有人不选年轻律师,这都有可能,也有人听了律师的对自己的客户的介绍和盘点,也把律师否掉了,因为这位律师竟然为招聘人的竞争对手服务过,这不可以,因为我和我的竞争对手从来都是不一样!当然,出于商业秘密等方面考虑,当事人这样的考虑也不能完全算怪异,一切选择的做出都是合理的。这也说明,商业服务,垄断市场是很难的,不可能都被独占。
找到一个专业对口和能与之共事的律师是不容易的,招投标是个很好的方式。很多律师号称做过某一类案件,如果追问一句,真的做过吗,在哪级法院做的,有没有胜诉判决书,也许后面的回答就不那么肯定了。很多法律案件看似是可以合并同类项,可以找出共同点的,没错,可以,但是,不同的地方也很多,需要更深入研究才能有更好的法律结果。
青年律师确实可能经验不足,拿到一个案件可能不知所措,而知名律师又相对事情太多,刚要深入研究案件,又去参加各种活动了。很多当事人说从来没有和自己的律师完整的进行过一次对话,因为律师太忙了,很多律师总是先把这个案件接下来,然后就是想着下一个怎么接下来了。
而实践中,很多律师也讲,事情虽然多,但是谁也不想砸掉自己的牌子,所以还是会非常认真的对待当事人的案件的。有的当事人聘请一个律师以后又担心不稳妥,于是再另外聘请一个律师监督和督促上一个律师,这确实也显得多此一举,用人不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