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过《故事》后,了解到作者罗伯特·麦基还有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对白》《人物》,于是,抱着继续学习的心理,我阅读了《对白》。
对白的基本要求
对白不是单纯的对话。我们之所以记得那些台词,之所以被这些台词勾起它所描绘的影响记忆,是因为这些话语,反映了我们的心声。
旁听一下任何咖啡店的对话,你都会马上意识到,你绝不会把那些废话搬上银幕。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总是充满着笨拙的停顿、极不规范的遣词造句、不合理的推论、无意义的重复;它很少能说明一个问题或得出什么结论。但这无伤大雅,因为对话并不是为了说明问题或得出结论,而是为了,用心理学家的话说,“保持渠道畅通”。谈话是我们发展和改变人际关系的手段。
银幕对白要求压缩和简约。银幕对白必须以尽可能少的词句表达最多的内容。第二,它必须具有方向。对白的每一次交流都必须将场景中的节拍向与变化中的行动相对应的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转折,而且没有重复。第三,它应该具有目的。每一行台词或对白的交流都要执行设计中的一个步骤,以围绕转折点构建场景并形成场景弧光。
对白的功能
对白既是角色的对话,又是一种行动。无论什么种类的对白,都离不开三个基本功能:解说、角色塑造、行动。对白是有时候角色在跟别人说,有时是对自己说,有时是对读者和观众说。通过语言的行动,创造角色动作的可能性,推动故事节奏的发展。戏剧性对白使角色之间充满了冲突,叙事性对白是角色站在故事之外说话。
通过对对白的深度理解,观众朋友们能够更好的明白电视或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导演与编剧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吸引读者注意力,了解电视剧与电影叙事。
有效的对白
首先,每个对白都创造出行动和反应节拍,推动场景进行发展。其次,虽然这些动作用言语的外在行动表达,但是角色的动机却潜藏在文本里。
怎么让对白有效?第一,每个口语表达执行一个内在行动。第二,每个行动/反应节均加强场景,构建至转折点或围绕转折点建构。三、对白中的陈述和暗时传达出信息和观点。四、独特的口语风格个性化每个角色。五、进展节拍捕捉读者/观众的主衣,把他们带进叙事驱动的浪潮,不知时间之过去。六、语言在击中读者\观众的同时对场景和角色保持真实,维持故事的虚构,真实的可信。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对白》其实是《故事》第三大章节“故事设计原理”的补充,它继承了《故事》中带有系统性和普适性的原理,对于看过《故事》的人来说,可能这本书会有点划水(很多地方的句子,举例都是照搬自《故事》)。而对于语言媒介的具体运用技巧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原创性内容,只是北揉进了《故事》系统中,更没有《故事》带来的那种醍醐灌顶和惊艳感。可能也是看过中文简体版很多人评价这本书的翻译就像是机翻,很多句子翻译没有灵动感,连《故事》中出现过的名词在《对白》中都会以另一种名词展现。
话又说回来,了解了这些有关对白的知识和技巧之后,会多一些角度去品味那些曾经爱过的台词。而那些台词和对话,也给我的生活赋予了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