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到《文心》这本书是我的幸运。
它让我正视写作这件事情,写作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如果只是随便写写,不注重语法、标点、修辞,那么这样的文章只能进入“文章病院”。
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接下来我想和学习写作的人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华,同时也是提醒自己学以致用。
《文心》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合作写的,以故事为主题,把32堂课穿插在故事中,让人读起来有趣的同时还能学到东西。
书本围绕着读和写来阐述,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写的部分。
一、题目与内容
我参加的培训班,老师也说标题很重要,一定要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这样文章的阅读量才会高,老师说的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是个快餐时代,题目不吸引人,读者不点进去看,内容再好也埋没了。
但书中却强调,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总是绞尽脑汁想个好题目,想好了才动笔,结果写完有觉得不满意题目,又接着绞尽脑汁的想更好的题目。
其实,当确立了文章的主题之后,可围绕主题写文章,写好之后在取个与主题相关的题目有无不可,为何在动笔之前先折磨自己呢?
文章写完之后,很多人往往匆匆检查下就急于发表,发表后在读的时候发现还有错字,或者部分地方语句不通,在意的人会撤销修改后重新发表,但很多人想着发表了就算了,下次注意就是,可是下次有可能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书中说,写好文章后,自己要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文章的好坏可以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是否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二、文章病院
一篇文章写完之后,要仔细阅读,把文章中不妥的地方加以修改。书中说道,文章一般有三种毛病,平时写作的时候注意避开这三种毛病,那么文章读起来会通顺很多。
是哪三种呢?
1、 用词、用语不当。
2、 意义的欠缺和累赘:一句话,意义没有说完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得太啰嗦了,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也同样不成一句话。
3、 意义不连贯,欠照应:一句话里,前后不连贯,一串话里,彼此不相照应,这也是重大的毛病。
三、触发
文章写了一段时间,大脑里的素材用完了,会发现写不出东西了。这个时候,有的人可能会按照培训班老师的方法去找各种素材,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写文章是输出,读书是输入,于是乎买很多的书来看。
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书中说道,读书和作文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呢?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就是读书说的。对于你目前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书是用文字写成的,除了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看了之后我醍醐灌顶,原来之前是自己肤浅了。只想着多看书,就能写出好文章,却忽略了触发的功夫,书看得多未必能写出好文章,需要自己触类旁通。
四、创作
对于我来说,每一篇文章,都属于创作,创作是自己的事情,可慢可快,不受限制。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创作第一步是发现题材,题材要新颖,这完全需要自己去发现。第二步使题材成熟,无论在读书,看报,听别人谈话还是独自散步的时候,都要到处留心,遇到和题材相关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内容丰富。
当然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需要有扎实的写作基础,这就回到开头说的,要注重语法,标点,修辞等等基本功。
除了以上几点,文章还有很多精华的部分,值得自己在仔细琢磨。这本书读一遍是不够的,有些章节我至少读了3-5遍,每次读感触都不一样。
一篇文章很难把书中的精彩内容说完道尽,更多有用的内容需要自己去挖掘、去体会,然后运用到写作中。
说明:文中部分文字摘自《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