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老刘如今已不再养羊。8年放羊生涯,赚钱寥寥,够农村温饱生活后,余存几万块。自然放养的羊,没有渠道依然无法高价卖出。加上农村人不善营销,羊贩子作为中间商赚足了差价。活毛最高卖到10几块,勉强支撑生活。养羊那些年受的苦,也无法随着羊舍的清空而消逝。
养羊之余,老伴张女士承包了50亩地,种植小麦与玉米。华北平原种植业还没有规模化,张女士的这50亩地也是东3亩,北5亩的零散地块,种植过程不乏辛酸苦累。年年辛勤劳作,年年盼着丰收。奈何前一年旱,这一年涝,天灾无可抗之力。加上地碱不富,亩产不高。粮食有宏观调控,又不可能高价。一年辛劳下来,不过是勉强过活。
如今老刘和妻子均已年过60,本该安享晚年。张女士不舍得让几十亩地荒着,依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老刘也开始了他的新事业——农业机械化。养羊剩的几万块,都用于投资这些农用机器。买了几台大型拖拉机,拖着播种机、平地机、旋耕机,给自己家这50亩干完,也给村民有偿耕种收割。
老刘乐观和善,专业性强,得到村民一致好评。也经常帮村里鳏寡孤独者,免费耕种。农忙时节彻夜劳作,农闲帮朋友倒腾二手农机。老刘重情义,常常只收一顿酒,不要钱。虽没有发财,也落得了好口碑。张女士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值了。于2022/6/17
下文写于2017年,值此父亲节再次发布,为父亲操劳的半生做个记录。也是30年来鲜少的父女情单方面互动,祝我远在500里外的父亲,健康平安。
老司机的梦想
老刘今天问,朋友圈怎么发。三闺女告诉他,打开朋友圈,看到相机那个按钮,按一下是图片+文字,长按是单纯文字。过了一分钟,老刘的朋友圈动态跳出来“本人出售放养山羊三十只有买的与我联系,187****8585”
1982年的腊月十九,年关将至,19岁的老刘在唢呐和鞭炮声中娶了隔壁村23岁的张女士,婚礼规模在当时是轰动附近几个村的。婚车是老刘的父亲作为农机站副站长,借了站里的皮卡车,当时全县就这一辆。那会的老刘还是小刘,高中刚念到一年级。老刘那个同桌的你学习跟不上,俩人一合计,就不念了。不念书之后,村里的媒婆给说了媳妇。女方瞒了一岁,说女大三抱金砖,就热热闹闹的娶进了门。
要说老刘的梦想应该就是从结婚后开始的。
媳妇进门两年,头一胎生了个胖闺女,当时胖不胖无证可考,那个年代也没有照片。32年后的今天,老刘这个闺女倒是结结实实的胖到了160斤。当年21岁的老刘,对生男生女没什么概念。全是张女士的婆婆,一边伺候月子一边撇着嘴斜着眼的叨念“哼,丫头片子”,鸡蛋都没给张女士吃几个。日子一长,老刘爸妈在耳边叨叨多了,老刘就觉得好像自己没有生儿子在哪都抬不起头来。
老刘的第一个梦想来了,生儿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当老刘兢兢业业的展开他生儿子的计划时,计划生育政策也随着满墙的标语“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娃多不光自己难,还给国家添负担”来到了他们村。老刘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就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劲敌。是啊,中华上下五千年,什么时候计划生育过啊,国家政策成了老刘追梦路上的绊脚石。
老刘害怕了,自己想着,一个女孩也挺好,没有儿子也没啥。回家跟媳妇一商量,咱们响应国家号召吧。张女士是个踏实肯干的贤惠媳妇,唯一的缺点就是轴。每天在婆婆的眼皮底下受气,婆婆左一个“生不出孙子不争气”右一个“不生孙子不让你接班”。于是一心想生个儿子,一是在婆婆面前扬眉吐气,二是想着生了儿子,婆婆公公一高兴,能让老刘接公公的去班农机站吃公粮。听丈夫一说不生了,食指像鸡啄米似的点在老刘太阳穴上,“瞅你那胆小的样子,生孩子就这么几年的事,错过后悔都来不及,必须生儿子!”
于是老刘带着张女士开始了计划生育游击战。也曾被乡计生办抓了关在小黑屋里,村里大喇叭天天喊,“有谁窝藏张女士,同罪论处,罚款翻倍”,老老刘也跟老刘划清了界限。老刘一个人在小黑屋,耳朵被打的听不见,也没人送饭。饿了几天发现计生办的小黑屋有个后窗户,正好对着村里敬老院。老刘喊了一个大爷,以每顿饭5块钱的配送费给老刘送饭,才算没有饿死在里面。后来放出来,老刘和张女士继续背井离乡,几年间陆陆续续热热闹闹的生了4个孩子。大的叫海南岛,二的叫吐鲁番……为了梦想,老刘和媳妇逆流而上,从不知难而退。终于,在张女士37岁高龄,第四胎,终于生了儿子。
老刘的第一个梦想才算是告一段落。
孩子多了,吃饱穿暖是基本要求,每天看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燕子,老刘的第二个梦想来了,开一家农机汽配站。
90年代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老刘考察到了村里的市场。拿着媳妇卖了压箱底的嫁妆加上东拼西凑的钱,跟邻居在村头开了一间农机修理汽配站。老刘他们村是个农业大乡,可种植土地面积很大,主要搞农业发展。一些农机修理的活,在农忙时期得跑到30公里以外的县上,耽误事又费钱。村里还有两个砖厂,每天有大批的砖被烧好,用拖拉机送去各个村镇。在砖厂跑运输挣运费的拖拉机们,不管大问题还是小毛病,平时修理一下也得跑一趟县里。老刘觉得,开个农机修理汽配站,一是可以赚钱养家,二是可以成为自己事业的开端。
说是站,其实就是一间20平方的临街房。里面挂满了拖拉机三轮车的配件,加上屋子前临公路的一片大空场。老刘说新社会不论老黄历,也没找个风水先生看日子,放了一挂鞭,热热闹闹的开业了。老刘的店北边是个面粉厂,对面是个冰棍厂,面粉厂的对面是一家卡拉OK歌舞厅。老刘看店,张女士种地。海南岛和吐鲁番们就在店里围着爸爸转,不忙的时候老刘也带着孩子去邻居家串门。吐鲁番小时候在冰棍厂里吃了很多糖水冰棍,被那的阿姨们捏脸到现在还是个大脸盘子。哇哇哭的时候也被老刘抱到歌舞厅,把话筒凑上去,吐鲁番听着自己通过话筒传出的哭声,愣住不哭了,嘻嘻笑起来。那会的老刘修车搞得手上、身上、脸上,都有一层黑乎乎的油,时不时的也给海南岛吐鲁番们抹个花脸。张女士每次去接孩子,一边怪嗔着老刘一边给孩子洗脸,样子也是幸福的。
日子过了两年,眼看着老刘的梦想快要实现,眼看着汽配店的成本就上来了,合伙人说不干了,要撤资。算来算去,合伙人拿了钱,老刘就剩下一堆汽配件和一些债务。那个年代的老百姓都穷,种地的修车,费用要等收了庄稼给。拉砖的修车,费用要等砖厂开了工资给。老刘一个人又干了一年半载的,实在是投资不起了,就一边要账一边继续开店。谁知道那年庄稼没有丰收,砖厂的工资也一拖再拖。老刘的账也要不上来,慢慢的,没钱进货,来了修车的没有配件,就稀里糊涂的关店了。
老刘的第二个梦想,就有头没尾的结束了。
农机修理站开不成了,日子总得过。海南岛吐鲁番们也成了学龄儿童,钱是这个家每天的第一诉求。张女士说,“你爸你妈说咱们有了儿子,就让你去农机站接班的事你问问”。老刘硬着头皮去找老老刘,结果老老刘反悔了。因为站上出新规了,接班就没有退休,未来也没有退休金。老老刘一看,不能让老刘接班啊,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晚年考虑吧,就一口回绝了老刘。老刘悻悻的回家了,媳妇一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就知道个原委。吃公粮养家糊口的愿望破灭了,只能另想辙。
老刘两口子正瞅着四个孩子在家发愁的时候,村里发现了石油,开始搞石油开采。有实力的两户人家已经买了油罐车,开始帮油站跑运输了。张女士一合计,油站的车加上村民的车不少,可是村里会开车的人少。就让老刘把汽修店的底货处理一下,又贷了款,去考驾照。从那开始,老刘就开始了他20年的司机生涯。
老刘在开车这一行上,开窍快。加上有农机修理的经验,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驾照。领完证,高兴的都没舍得坐公共汽车,一路扒了拉砖拖拉机,跟着轰轰烈烈的发动机声回家来。
领了驾驶证的那一天,老刘的第三个梦想来了,成为一名司机。
老刘的一生,每一个梦想的结束都赶上另一个梦想的兴起,用老刘自己的话说,一辈子没干啥,光做梦了。
老刘是村里第一个有驾照的司机。长达20年的司机生涯让老刘成了一个走南闯北的人,每次回来,邻居都凑过来听故事。海南岛吐鲁番们,也眨巴着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盯着爸爸讲故事。
老刘绘声绘色的讲,怎么拿着一本地图册走遍全国。那会也没有导航,随车的地图册让老刘背的滚瓜乱熟,一说目的地,老刘闭着眼都能找到哪条路合适。老刘讲,遇上车匪路霸怎么周旋。那会开车一般是司机跟老板一起,为了节省过路费老板让司机超小道。夜黑风高的乡间野路,大车司机就成了坏人抢劫的对象。老刘也曾为了保全老板的财产被路霸打折了胳膊;也曾开着被砸碎了挡风玻璃的车拼命疯狂逃窜;也曾困在堵车又大雪封路的高速上七天七夜,车祸更是见了无数起。老刘一边讲,一边就着一路上的故事喝2两。
20年间老刘开过油罐车,开过大翻,开过半挂,开过大货。有一年总是去山西拉煤,每次回来交车都半夜。老刘穿着一身厚重的棉衣,挂了一层黑黑的煤灰。把大货车放到城里的配货站,骑摩托车回家。半路上困得不行,把摩托车停在路边,靠着大树睡到后半夜,冻醒了继续赶路。回家看到躺在被窝里,只露4个小脑袋,睡得香甜的海南岛吐鲁番们,也不觉得累了。
时间随着孩子们一茬一茬的长高,长大,老刘的第三个梦想也接近了尾声。常年的开车劳累让老刘的腰再也撑不住,没有办法跑长途了。也是在老刘决定不开车的第二年,大货车司机的工资从3000块飞跃式的涨到了6000块。老刘说,他的梦想总赶不上好时机。要生儿子了,计划生育了;开汽修站要赚钱了,全村经济下滑成坏账死账了;不开车了,工资涨了。每到这个时候,老刘一张沧桑的老脸冲着远方,浑浊的双眼没有焦点的看向远方,抽一口烟,摇摇头。
不开车了,老刘的生活还没有到安享晚年的时候,老刘想着再发挥一把剩余价值,虽然梦想一个一个要么实现的艰难,要么没有实现,但是老刘还是想着带领全家脱贫致富。老刘说,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老刘的第四个梦想来了,搞山羊养殖。
搞山羊养殖需要投资,张女士不干。存点钱寻思给儿子留着念书娶媳妇,可不能拿了给老刘搞什么养殖。农村人家,只经得起赚钱,可经不起赔。多年攒下的积蓄,张女士还是不舍得放手。
老刘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疲于奔命,也疏远了跟妻子孩子们的交流。全家一致不同意老刘搞养殖,集体开会批斗老刘。老刘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打过架,哪招架得住这阵势,叹了口气,转身走了。老刘蹲在自己看好的那片养殖地的地基上,闷不吭声的抽了一包接一包的烟,烟头踩了一地。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都是最亲的人,怎么就不能支持他。
张女士的钱拿不出来,老刘东拼西凑了10万块,买了养殖专业的书,参观了乡里镇上的养殖场,咨询了兽医和村里的老羊倌,请了专家现场指导。热热闹闹的建了羊舍,建了草料棚,建了母羊休息室,也顺手给自己搭了窝棚。从炕上抱了被子来,买了100只羊,欠了一屁股债,开始了他的山羊养殖计划。
老刘说,咱养的是肉羊。为了买个好价钱,为了让买主吃着放心,坚决不喂饲料。于是早上5点起床,赶着羊去地里吃草。刚开始没放羊的经验,羊在地里四散而逃。年过半百的老刘东跑西颠的赶羊,被乱长的野草绊了跟头,半天也起不来。羊在地里吃一天草,老刘就在地里盯一天。饿了在挎兜里掏块点心,累了倚着坟头睡一觉。还得给羊打草,打了草晚上得喂羊。突然下大雨的时候,赶着羊往家跑,满身的泥。
披星戴月的喂了半年,在农历七月七这一天,大批母羊都怀了小羊。老刘高兴极了,就等年根底下小羊降生,壮大羊帮了。很快过了十月,地里的草越来越少。冬天放羊也是最难熬的时候,老刘穿上大棉袄二棉裤,早上五点钟,天不亮,就轰着羊群出门了。张女士在后院窗台底下听见老刘的鞭子声,也起来打扫羊舍去了。
张女士不同意老刘搞山羊养殖,是怕赔本。她觉得老刘应该再坚持开几年车,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坐车都很少,当然也不理解开车的累。老刘平日里讲高速上堵车堵出几十公里,时光难熬的时候,张女士经常来一句“堵车你还歇着玩呢,多轻松”,老刘也从不跟她争执。
腊月里的北风吹得紧,漫天的野地只剩下未收回家的苞米杆随风哗哗的响。老刘连个避风的地都找不到,跟着羊群越走越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也遇上过预产期逾期的母羊,突然就生在野地里。老刘就脱下挡风的军大衣,抱着小羊和大羊在洼里避风。张女士接了电话骑着电动车前去接应,等到了老刘的鼻涕都滴到大腿上了,小羊却暖暖的睡着了。也遇上过假装问路实际抢羊的坏人,他们开一辆三马车,把老刘一捆,抢了三只羊去。海南岛吐鲁番们也问老刘,怕不怕?老刘说不怕,那天是我不设防,不然他们仨也不是个儿。
后来张女士养了一只土狗,跟着老刘去放羊。老刘的挎兜里,也多了一个拖拉机摇把。
冬日里是产羊季,小羊一只一只的被生出来,老刘给母羊休息室装了空调。白天去放羊,夜里整宿整宿的守着待产的母羊,熬得两眼通红,用张女士的话说“伺候羊坐月子比伺候我坐月子还认真呢”。
如今羊群壮大,可以出售了,老刘要给这些精心放养大的羊羊羊们打开销路了。于是问三闺女“朋友圈怎么发?”
“本人出售放养山羊三十只有买的与我联系,1873****8585”
老刘的第四个梦想能不能实现,全靠这个朋友圈了。写于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