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和欲望
1.“假使毫无来由地演戏不舒服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找一个来由呢?”托尔佐夫说,
“我并没有把什么桎梏加在你们身上。只求你们不要再像木头棒似的站着。”
“演技都有某种目的的。”
启示:
看到这句话我就笑了,假使做一件事情那么不开心,还要做,那何不找个让做这件事开心的理由呢?
2.“需要燃烧起来的是你的想象力。”
动作的背后都没有一定的目的,所以完全是机械的。
“假使一个动作没有内在的基础,它不能支持你的注意力。”
启示:
想象力的背后是什么呢?想象不可能从天而降吧?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Ta的想象力和一个壮年或者老年的想象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吧?
所以,想象力的背后,应该包含了感受力、包含了过去的知识、体验、感受和思考。
3.“假使你们将来或现在都不能在内心里燃烧起一朵火花,那我就没有话说。”
“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都渴望着在自己内心里创造出一个比真实地围绕着他的人生更为深湛而更为有趣的生命。”
“假使你们真是艺术家,你们没有这些附属的东西(幕开了,观众坐在那儿)也会感到这种欲望的。”
启示:
想起一句话-主体是自身的创造。这个创造是需要有欲望的,一种主体的欲望,而不是他者的欲望,不是满足父母、领导、亲友的欲望,而是自身想要去实现的一种冲动。我的主体欲望是什么呢?
4.“行动所️由发生的内心的动机中,在行动由发展的环境中去找出说明来。“
启示:
说明,主体欲望的创造,不仅需要自身的动机,还需要外在的配合,自己可控,外在可不是可控的,所以因势利导才显得那么重要。
可能还需要一点长期的视角,因为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起起伏伏。
5.(假使的)问题一经用这个形式提出来,我们整个的内在目的都照导演所说的样子改变了。我们再也不想怎么样去扩大我们的活动,也不再操心它的外形。我们只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集中心力去估计这一种行动或那一种行动的价值或目的。
“今天我才敢说你们的表演是有动机的。你们从此知道一切舞台的动作都非具有内在的根据,要合理、贯穿、真实不可。其次,你们知道‘假使’可以当作一架电梯,讲我们从实在的世界升腾起来到想象的领域。”
启示:
联想到“攘外必先安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由近及远,由内而外的。
内在的目的,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抓手,也是终点。
当这个目的清晰而明确的时候,就不会再乱动走,花架子,而是沉静在手头的事情上,连续的贯穿的线就能够串联起所有的事情来。
喜马拉雅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