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期,李广多次随汉文帝打猎,凭借出色的骑射水平猎杀猛兽,让汉文帝感叹道:“李广可惜了,如果在高祖时,封个万户侯也不在话下呀!”
汉文帝看人是很准的。亲自去慰劳军队,看到周亚夫统领的军队备战积极、军纪严明,认为他是真正的将军,去世前,告诫太子,如果有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能担当领兵重任的。
吴楚等七国叛乱,已为皇帝的太子,也就是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攻打叛军。周亚夫不负重望,击败平定吴楚叛军。
所以由汉文帝的评价可见,李广当时封不了侯,是因为没有大大小小的战斗,让李广没多少机会作战立功。
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国叛乱,李广做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叛军,夺得了叛军的旗帜。这可是大功一件。
李广的儿子李敢做校尉,随从骠骑将军霍去病进攻匈奴左贤王,作战勇猛,夺得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斩杀很多敌人,论功封为关内侯。
李敢封侯有三个条件:一是夺得战鼓;二是夺得军旗;三是斩杀很多敌人。李广夺得叛军旗帜,这就已经有封侯的三分之一条件了。封不了侯,其他奖赏应该是有的,可惜的是,李广接受梁王的赏赐。
你李广接受梁王赏赐是什么意思?你俩是不是一伙的?是不是也要来一场叛乱?汉景帝心里直嘀咕。
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汉景帝和梁王喝酒,喝得高兴,随口说,以后会把皇位传给他。汉景帝只是随口说说,但梁王信了,可能李广也信了。
朱元璋杀戮功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皇子皇孙镇不住他们,皇位坐不稳。
所以,汉景帝无论是担心自己皇位坐不稳,还是担心自己的皇子皇孙皇位坐不稳,都不得不防着李广,立了大功,也没有给他奖赏。
李广后来被调为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挑战,李广勇猛,经常硬刚回去。转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太守,都以作战勇猛闻名。
汉景帝不相信李广的忠心,但相信李广的能力,派来一名宠臣跟随李广学习军事。宠臣带领几十名骑兵,在边境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和他们打了起来。
三个匈奴人射伤宠臣,几乎杀光了几十名骑兵。宠臣逃到李广那里,李广带着一百名骑兵追那三个匈奴人,杀了两个,活捉一个才罢休。
史书中没有记载李广在汉景帝时期总共斩杀多少敌人,但战斗频繁,积少成多,加上之前夺旗的功劳,按理说,早够封侯的标准了,只是因为站错队,被汉景帝猜忌,他的功劳都被视而不见了。
汉武帝时期,梁王已经病故,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武帝不在意李广站错队的事,身边人都夸李广是名将,就把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为未央卫尉。
汉武帝主动对匈奴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李广参与的有五次。
第一次是元光元年,汉武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在大军中任骁骑将军,由护军将军统领。单于发觉汉军的计谋逃跑了,汉军各部都没有作战立功。
第二次是元光五年,李广由卫尉调任为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雁门关出发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李广的军队,活捉李广,李广抓住机会逃回。李广军队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被斩首。李广花钱赎了死罪,被削职为平民。
第三次是元朔六年,李广已被重新起用,被调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塞,攻击匈奴。有很多将领杀敌俘敌达到标准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没有战功。
第四次是元狩二年,李广任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一同出塞,两支军队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和敌人对战,匈奴猛攻,箭如雨下。当天,汉兵阵亡过半,箭也快用光了,坚持到第二天,张骞的军队赶到,匈奴军队解围退去。李广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回去后,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第五次是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出征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认为他已经年老,没有同意,过了好久才同意,任命他为前将军。
卫青俘虏到敌人,知道单于所在的地方,自己带领精兵去攻击单于,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李广请求做前锋。
卫青暗中受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救过卫青的公孙敖刚刚丢掉侯爵,卫青想让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所以卫青没有答应李广的请求。
李广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和右将军合兵,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迷路,落在卫青后面,没有打成仗。卫青询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接受不了现实,拔刀自刎。
李广参与的五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次劳而无功,两次被敌人以多打少。
史书记载,李广驻军的时候,会远远地派出侦查兵。那李广行军的时候也会。所以,李广两次被敌人以多打少的战斗,大概率已经提前发现敌人了。
提前发现敌人,如果敌人数量多于己方,就应该撤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广没有撤,两次以少战多。
李广勇猛,也很机智,打不过敌人,不会硬来。汉景帝时期,率领一百名骑兵追击三个匈奴人,离开自己的大军几十里,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开阵势。
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很害怕,想策马奔逃。李广制止,给敌人来了一出空城计,让敌人坚信他们是诱饵,不敢攻击他们。敌人上当,到了半夜,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于是撤走,李广得以和大军会合。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广两次以少战多呢?
想起李广第一次参与汉武帝组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用马邑城诱歼单于。这次行动是汉武帝采取王恢的建议实行的。
王恢在这次行动中,任将屯将军,负责和李广、李息从代郡攻击单于的辎重部队。单于发觉汉朝的计谋逃走,王恢还是有机会攻击单于的辎重部队,因担心和单于精兵交战,势必失败,权衡利弊后罢兵。
汉武帝对王恢不攻击单于的辎重部队很生气,把王恢交给廷尉审判,廷尉判王恢怯阵避敌,应当斩首。王恢花重金请丞相说情,丞相不敢说,请太后说,汉武帝说:“王恢建议用马邑城诱歼单于,调动天下几十万人马听从他的建议。即使单于逃走,王恢攻击他的辎重部队,仍会有些收获,可以安慰众将士的心。现在不杀掉王恢,没法向天下人谢罪。”王恢听到这些话就自杀了。
这就给以后的战斗树立了典型,有机会打击敌人必须要打,如果不打,王恢就是下场。所以李广遇到敌人比自己多,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干上一仗再说。
那李广为什么两次遇到敌人数量都比自己军队多呢?
在汉景帝时期,李广转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太守,都以作战勇猛闻名。
元光五年,匈奴活捉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过来。”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由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李广成名早,名气大。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战争中,被敌人重点照顾,要么敌人不和他交战,要么就被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
就算李广参与的第五次军事行动,汉武帝和卫青让李广做前锋,大概率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
总结:汉文帝时期,李广封不了侯,是因为没有多少战斗立功;汉景帝时期,李广封不了侯,是因为站错队,被汉景帝猜忌,作战功劳都被视而不见;汉武帝时期,李广封不了侯,是因为成名早,名气大,被敌人重点照顾,要么敌人不和他交战,要么就被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