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向东向北,动车三个半小时,便来到厦门。厦门,别称鹭岛,地处福建东南端,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来之前就知道,这是一座可以慢下来的文艺之城。这里的大海、小岛、校园、单车、特色店、博物馆、咖啡馆…一草一物都不辜负“文艺”二字。在这里,可以尝尽文艺小资的调调,连发呆都会觉得是那么理所当然。
一路行走,不自然的会想到同是滨海城市的青岛。这一南一北两座岛城,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和青岛一样,曾经的耻辱历史成就了厦门今天独特的风貌。厦门有五大最美城区之一的鼓浪屿,青岛有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八大关;厦门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的胡里山炮台,青岛有一战唯一的亚洲战场遗址青岛山炮台;厦门有人头攒动的八市,青岛有繁华的西镇早市台东夜市;厦门有全国最美大学之一的厦大,青岛的山大分校也要建最美的校区;厦门有条环岛路,青岛有海滨木栈道;厦门有条老街中山路,青岛也有条商业街叫作中山路,连那曲里拐弯,高高低低的马路,都像极了老城区的青岛……恍惚间,我感到,辗转千里,跨越山海,这不就是在青岛呢?
但细细品味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地域特色,文化秉性,风土人情……朋友介绍得知,在中秋佳节里,闽南人除了吃月饼、赏明月之外,还有独特的中秋博饼文化,它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据说还是与郑成功有关,为了排解士兵在中秋佳节思乡的情绪而发明的一种游戏。博饼是厦门每年最有趣的民俗活动,中秋也成为厦门人最大的节日,胜过春节,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吧。此外还有学了几句当地话,比较有趣,比如美女,用闽南话讲叫“迷路”,帅哥叫“晕倒”(音译),他们开玩笑说,见了美女就会迷路,见了帅哥就会晕倒。
厦门之行,最庆幸的选择,是住在了厦大校内。厦门大学被喻为“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蓝天、碧海、阳光、沙滩,高大笔直的棕榈树,中西合璧的南洋建筑风格,错落有致的小品景观……因为新生军训和召开会议的原因,厦大暂时取消对游人开放。没有了游客的厦大,少了作为景点的喧嚣和热闹,回归了校园的宁静与本真。
也让我得以有机会,慢慢掀开她的面纱,从容的品味她的优雅与美丽:徜徉在芙蓉湖畔,看到“缠绵缱绻黑天鹅,默默含情踏绿波”;留恋于思源谷,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漫步在上弦场,一览建南大礼堂等南洋风格特色建筑;静坐荷塘边,体味“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风景;踟蹰于人类博物馆、生物馆、文学馆、校史馆、科学艺术中心,惊叹于它拥有的文化底蕴;走过最文艺的芙蓉隧道,看到那一幅幅热血的涂鸦,仿佛坐上时光隧道,回到了大学时代。儿子却只记住那一句涂鸦:老子是厦(吓)大的,以至于在后来的几天里,反复念叨了多次。吸引我的还有,随处可见的“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和遍布每个学院的咖啡馆,边走边感慨,这才是读书修行的好去处。
我最喜欢的,还是一轮明月映照下的厦大夜晚。中秋的夜空下,月光透过高大的榕树洒在地上,或者倾泻在芙蓉湖面上,湖中的黑天鹅自在的游弋,“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若隐若现,间或有穿着军训服的新生走过,远处的世贸双子座灯火通明。耳边传来,不知名的虫儿的鸣叫,一对对男女同学的呢喃细语,还有不远处南普陀寺浑厚的钟声……喜欢,这九月的秋,喜欢这辽阔的夜。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怎么说的呢: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就着朦胧的月光,我仿佛看到了陈嘉庚为筹办厦大而奔走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奋笔疾书的呐喊声,我还想到了人生起伏的苏东坡。中秋月夜的他,应该是分外孤独寂寞的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独自沿着芙蓉湖边漫步,奢侈的独享这中秋的月色,真切的感受“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后来读到杨雨品读张孝祥的《念奴娇》一词,讲到洞庭湖畔赏月“四美”之境: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这不就是此时我的心境吗?
我以为,人的一生,最热闹的就是两端:来的时候,欢天喜地,走的时候,悲天怆地。其余的时候,大多是宁静的,甚至是孤寂的。重生之后,对于中秋,春节,元宵节这些传统节日,似乎慢慢淡忘,或者说刻意的,不想去记起。翻看手机记录,去年的中秋和国庆是连在一起,9月28日那天,我是在医院度过的。海慈医院15楼针灸康复科,尽头有一扇窗,窗外就是杭鞍高架桥。站在窗边望去,夜幕下的高架桥,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宛如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当时我的感受是:双节将至人攒动,世事浮华皆成空。假如没有得病,或许我也会在这些车流里,奔波在走亲串友的路上。可是现在我却希望:躲进海慈成一统,管他外面熙攘声。我只想逃离,只想躲避,权当是外出当兵,权当是带罪修行。
一直认为,都放下,全清零,慢下来……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永远明亮的生活。可生活的意义,不就是执着美好、善良与真实么?真正的快乐,不正是风暴后寻得的一丝安定和满足嘛?长愿年年如今夜,明月随人一样圆。
今夜月色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