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浪沙刺秦
张良是韩国(非今之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曾担任韩国丞相,辅助多任韩王。韩被秦灭国后,张良的弟弟去世。张良未厚葬弟弟,用尽家财寻找刺客刺杀秦王,为韩国复仇。
张良向东拜见仓海君(具体姓名不知),得到一名大力士,为其铸一百二十斤的铁锥。秦王东游,张良和大力士谋划在博浪沙中刺杀秦始皇。铁锥甩出,未中秦始皇车驾,只打中了秦始皇的副车。始皇大怒,全国通缉张良,张良改换姓名,偷偷逃到下邳躲起来。
二、偶获奇书
有一天,张良信步在桥上走,有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到了张良所在的地方,把鞋子丢到桥下,跟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取鞋子!”张良一脸懵,想要揍他,但看他年老,强忍着下桥捡回鞋子。老人接着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捡回鞋子,就跪着帮老人穿上。老人伸出脚穿上鞋,笑着离开了。张良深感吃惊,便一直盯着老人。老人已经走了一里路,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早上,和我在这见面。”张良很奇怪,跪着说:“好。”
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前往约定地点。张良到的时候,老人已经到了。老人怒斥张良:“你和老人约定时间,自己却迟到,为什么呢?”说完就要离开,又告诉张良:“五天后的早上,和我在这见面。”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就开始往约定处赶。张良到的时候,老人又已经在那了。老人再次怒斥张良:“你迟到了,为什么呢?”再次让张良五天后早晨相赴约。四天后,张良在半夜之前就到了,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老人笑着说:“就应该这样。”说着,老人拿出一本书,告诉张良:“读这本书可做君王之师,十年后,你将兴旺腾达。十三年后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离开,没有留下其他的话,也没再和张良见过。第二天天亮,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感到非常惊奇,便经常诵读学习。
三、随附刘邦
十年后,陈胜等人起兵造反,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位年轻人。景驹(楚王后裔)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守在留县。张良前往留县,准备投奔景驹,中途遇到了刘邦。刘邦率众数千人,占领了下邳以西的地方,于是张良归附了刘邦,刘邦任张良为管理马厩的官。张良多次和刘邦谈起《太公兵法》,刘邦很赏识张良,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和其他人谈及《太公兵法》,他们都听不懂。张良感叹:“沛公真乃天赐的天子。”于是一直跟随刘邦,不再去见景驹。自此,张良在抗秦及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屡献计谋,助刘邦终得天下。
四、谏立韩王
等刘邦到了薛地,拜见项梁,项梁迎立了楚王后裔熊心为楚怀王。张良和项梁说:“您已经立了楚君,韩国的诸公子中韩成非常贤良,可立为韩王,这样有利于增加我们的抗秦力量。”项梁派张良求见韩成,将其立为韩王。张良被任命为韩国的司徒,带领一千多士兵进攻韩地,攻下几座城池后,又被秦军夺回,双方在颍川地区反复作战。
五、利诱秦将
刘邦从洛阳往南出轘辕山,张良带兵跟随刘邦,攻下韩国十多座城池,打败了杨熊的军队。刘邦便令韩王成驻守在阳翟,自己和张良往南,攻下宛,西入武关。刘邦想要用两万兵力攻击秦军,张良劝说:“秦军兵力尚强,不能轻敌。我听说率军将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为利益动摇。请您暂且驻留,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五万人的粮食,在山上挂遍旗帜,作为疑兵。再令郦食其带着贵重宝器利诱秦将。”秦将果然叛秦,准备和刘邦军联和,一起进攻咸阳,刘邦想按秦将所出计划行事。张良说:“现在只是他们的将领叛秦,下面的兵士恐怕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不从,我军就会有危险,不如趁着此时他们懈怠,袭击他们。”刘邦便率军攻打秦军,大胜,继续往北进攻到蓝田,秦兵一直败退。刘邦军打到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六、劝军霸上
刘邦入秦宫,看到奇珍异宝、美女如云,就想在此住下。刘邦的连襟樊劝阻,刘邦不听。张良便说:“正是因为秦王的荒淫无道,您才有机会到这里,如果现在沉溺于享乐,与秦王有何区别,又如何能够长久呢?且项羽拥兵甚众,您此刻应当以简朴为本,方能得到更多的拥护。‘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听从樊哙的劝告。”刘邦便退出秦宫,还军霸上,并派人守住函谷关。
七、鸿门救主,贿得汉中
项羽率军到了鸿门,准备第二天进攻刘邦。那时项羽大军四十万,刘邦仅十万。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偷偷赶到刘邦军营,去见张良,想要张良和自己一起走。张良说:“我受韩王之托跟随沛公,如今事态紧急,我自己逃跑的话有失道义。”便去见刘邦,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刘邦。刘邦一惊,问张良怎么办。张良问刘邦是否真想背叛项羽,刘邦说有个小子让他把住关口称王,自己就听了。张良问刘邦能否打得过项羽,刘邦直言打不过,又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建议,请刘邦亲自告诉项伯,说自己不敢背叛项羽,接着请项伯入营见刘邦。见到项伯后,刘邦给项伯敬酒,约为儿女亲家,并请项伯带话给项羽,说自己不敢背叛项羽,派人守关只是防备盗贼。项羽听到项伯带来的消息,取消了进攻计划,刘邦、张良等人亲自登门谢罪,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属地为巴蜀地区,张良将刘邦赏赐给自己的黄金珠宝全送给项伯,请项伯帮忙跟项羽请求要汉中地,项羽答应。
八、引火至齐
刘邦去自己的封地,张良回到韩国。临行前,张良提议烧掉栈道,以表示再无出汉中的想法,消除项羽的防备心,刘邦从其计。
项羽因韩王成让张良跟随刘邦,记恨在心,便没让他们去韩国,而带他们一起去了自己的国都彭城。张良到彭城后,向项羽表明,刘邦已烧毁栈道,没有再回来的意思了。接着,张良把齐王田荣造反的檄文送给项羽,项羽信了张良的话,不再防御西边的汉王,引兵北上,攻打齐国。项羽最终并未让韩王成去韩地,反而降为侯,随后诛杀。张良逃走,抄小路投奔刘邦。这时,刘邦已还定三秦。刘邦能够迅速出函谷关,收复三秦,其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张良诱项羽放松对刘邦的防御,将项羽的主要火力引向齐国。
九、慧眼识人
刘邦一路东征,打到项羽的国都彭城,项羽回击败刘邦。刘邦败逃路上问张良,如自己拿出函谷关以东的地盘用来封赏,谁可破楚。张良指定了三人:英布,彭越,韩信。韩信已在刘邦麾下,刘邦就派人劝说英布,又派人联合彭越。
十、紧急避险
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刘邦与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项羽。郦食其建议分封被秦灭掉的六国后裔,刘邦听从,刻印准备派郦食其照办。张良回来后,刘邦把郦食其的建议向张良陈述,张良坚决反对。刘邦问为何,张良连续陈述了八条不可如此的原因。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是,如分封六国后裔,刘邦麾下兵将会各归其主;另外,自起兵就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将领也无从封赏,终将溃散。刘邦听完吐出嘴里的饭,骂郦食其:“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马上下令毁掉印章。刘邦对身边人大都骂骂咧咧,“竖子”、“你老子”这类口头禅常挂嘴边,唯独对张良一直尊称“子房”,可见刘邦对张良的敬重和信任。
十一、劝封齐王
韩信灭齐后,想要立为齐王,刘邦听后大怒,自己受困于荥阳,韩信却来求封。张良、陈平暗暗踩刘邦的脚,劝住刘邦,因如今处于特殊时期,不能失去韩信的支持,二人提议顺势立韩信为齐王,刘邦同意。此举,让韩信更加臣服于刘邦,再无二心,也为打败项羽打下了基础。
十二、猛追穷寇
“楚河汉界”之约后,张良、陈平提议撕毁合约,借项羽粮尽兵疲之际,一举歼灭,避免养虎为患。刘邦听从建议,和彭越、韩信约定合击项羽。到了约定时间,刘邦发兵,彭越、韩信均未到,刘邦军被项羽的疲惫之师打败。刘邦问张良,为何彭越、韩信还未发兵。张良说:“天下已定,楚军将败,彭越、韩信都还未得到封地,不来是正常的,如果您能和他们共分天下,分封属地,他们就会为各自的利益奋战了。”刘邦听从,彭越、韩信果然率军前来。垓下之战,项羽军被围歼,楚汉之争完结。
十三、推功保身
汉王已成,论功行赏。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辞让:“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您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的。您采用我的计策,侥幸还算好用,我留下留县的封地就够了,不敢要三万户。”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
十四、赏罚分明
刘邦分封二十多人后,其他人就日夜争功不休,分封无法继续进行了。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路上看到将领们在沙滩上议论,刘邦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张良回答:“您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造反呢。”刘邦不太信,接着跟张良说:“天下已定,为什么又造反呢?”张良答:“您从平民起家,依靠他们夺得天下,如今您做了天子,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亲密的老朋友,所诛杀的也都是您平时憎恨的人。现在军事会计们都统计每个人的功劳,认为天下不够分,所以他们担心您不能封赏所有人,又担心自己有什么过失被您杀掉,所以才商量要造反。”刘邦如以往般问张良:“为之奈何?”张良提议先封赏刘邦最憎恨但有功的人,刘邦道出其姓名——雍齿。张良说,大家看到连雍齿都受封了,也就各自安心了。刘邦听从,群臣果然消除了忧虑。
十五、建都大业
平民刘敬(原名娄敬,因有功,被刘邦赐姓刘)着布衣见刘邦,建议刘邦建都关中,刘邦犹豫,问群臣。群臣大多是崤山以东的人,所以都劝刘邦建都洛阳。刘邦问张良,张良将洛阳与关中做横向对比,突出了定都关中的战略优势,刘邦听从,当天就驾车建都关中。
十六、巩固太子
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曾被刘邦逃命时踢下马车数次、却被夏侯婴救回的吕后所生的长子),另立自己宠幸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大臣劝阻无果。吕后惶恐,有人提醒吕后找张良。吕后派吕泽(吕后的兄长)挟持张良,逼迫张良想办法。张良献计,让太子刘盈准备好金玉壁帛,安排舒适的车马,派口才好的人去请四位刘邦一直崇敬、想请却请不到的人,这四人因刘邦傲慢无礼,宁愿躲起来也不愿做刘邦的臣子。四人来了以后,就请他们做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太子刘盈能请到这几位德高望重之人,对太子将是很大的帮助。太子刘盈依张良计,果然如此。
十七、辟谷飞升
汉朝已稳,张良向刘邦请退:“我们家世代为韩国丞相,韩被灭,我曾花费万贯家财向秦复仇,使天下震动。如今凭三寸不烂之舌,做了帝王之师,封万户侯,已经是一个平民所能达到的顶点了,我已知足,愿弃人间事,逍遥做神仙。”于是学习辟谷飞升术。数年后,张良去世,谥号文成侯。
十八、黄石之约
张良遇到那位送他《太公兵法》的老人十三年后,与刘邦经过济北,果然见到如老人所预言的黄石,张良将黄石带回,供奉起来。张良死后,人们将黄石与他一起埋葬。
十九、小结
据史料记载,张良体弱多病,从不能单独带兵,也正因如此,他才能从容看淡权钱利、知进退,助刘邦统一天下后退隐江湖。同样是开国功臣,兵仙韩信、游击战神彭越、猛将英布先后被诛杀,首席军师张良、后勤部长萧何、车神夏侯婴、相国曹参却默默贡献,不争不抢,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