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第一夜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渠海霞 译)的一本很棒的主要以阿德勒心理学为主要的叙述内容的一本书。这本书通过青年和哲人对话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心理学常识。我们的生活中的任何选择,都不应该因为困难重重而畏惧,但我们会因为畏惧才困难重重。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心理学三大巨头: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

      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在“人不受感情支配”这个层面上,进而在“人不受过去支配”这个层面上,阿德勒心理学正是一种与虚无主义截然相反的思想和哲学。

      感情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并不是思考之后才发怒,愤怒完全是一种突发式的感情!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在某种场合需要愤怒来避免更多的口舌之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愤怒来让对方屈服。所以愤怒是捏走出来的,来让别人听自己的话。

      生活方式等于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事情不可以仅止于此。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那就是要有“摈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但是投稿的话,就可以试错,可以有所发展。所谓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如果一直不去投稿应征,那就不会有所发展。

      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

      所以,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精神创伤不存在,与环境也没有关系;一切都是自身出了问题,你的不幸全都因为你自己不好。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所以,自己人生的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