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湿气重,很多人都想祛除湿气。提到祛湿,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薏苡仁、茯苓等,的确,这是祛湿常用之药,属于利水渗湿药。除此类药物之外,祛湿还有另一类药物,那就是芳香化湿药。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常用的一些芳香化湿药。
苍术
【歌诀】苍术苦温,燥湿发汗,健脾宽中,秽浊皆散。
【药性】味辛、苦,性温。芳香。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苦燥辛散,芳香温化,入脾胃经。能燥湿、化湿而健脾,祛风湿而通痹,发汗而解表。凡湿邪致病,无论在里在表在上在下皆宜。兼寒者径用,兼热者当配苦寒之品。
【功效应用】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治湿阻脾胃,常配陈皮、厚朴等。湿浊带下,常配白术、陈皮、车前子等。治水肿痰饮,可配茯苓、猪苓、泽泻等。表证夹湿,常配防风、荆芥、紫苏等。治风寒湿痹,常配羌活、独活、威灵仙等。治湿热下注之阴痒痛、足膝肿痛、脚气浮肿,常配黄柏、薏苡仁、牛膝等。此外,能辟秽气、疫气,常配艾叶、雄黄、冰片等制成空气消毒剂燃烟。
本品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烟熏。生品燥散之性较强,祛风湿、解表多用;制后则燥散性减缓,燥湿健脾多用。因其辛苦温燥,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厚朴
【歌诀】厚朴苦温,下气散满,燥湿消痰,兼可平喘。
【药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性能特点】苦温燥降,辛能行散,略带芳香,既入脾胃经,又入肺与大肠经。燥湿力强于苍术,又善行气、消积、平喘。既除无形之湿满,又除有形之实满。凡湿、食、痰所致气滞胀满、咳喘皆宜,兼寒者径用,兼热者当配寒凉之品。
【功效应用】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治湿阻中焦,常配苍术、陈皮等。治食积便秘,常配枳实、大黄、芒硝等。治痰饮喘咳,常配杏仁、麻黄等。治梅核气,常配法半夏、茯苓、紫苏、绿萼梅等。
本品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因其苦降下气,辛温燥烈,故内热津枯、体虚及孕妇慎服。
广藿香
【歌诀】藿香微温,止呕和中,理气开胃,化浊神功。
【药性】辛,微温。芳香。归肺、脾、胃经。
【性能特点】辛散芳化,微温除寒。入脾胃经,芳化湿浊、理气而开胃、止呕、解暑;入肺经,宣化湿浊而发表。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善化湿理气、解暑发表。凡湿浊内停,不论有无表证或兼否虚、实、寒、热,皆可酌投。最宜内伤于湿或暑湿,并外感于风寒者。
【功效应用】化湿开胃,理气止呕,发表解暑。治湿阻中焦,常配佩兰,属寒湿者,再配苍术、厚朴等;属湿热者,再配黄芩、黄连、滑石等。治寒湿中阻之呕吐,轻者单用,重者常配半夏、生姜、陈皮等。治胃热呕吐,常配黄芩、竹茹、芦根等。治胃虚呕吐,常配党参、茯苓、白术等。治气滞之呕吐,常配紫苏梗、陈皮等。治妊娠之呕吐,常配砂仁、紫苏梗、竹茹等。治湿温暑湿,常配佩兰、滑石、黄芩等。治寒性表证,属风寒者,常配紫苏、荆芥等;属风寒夹湿者,常配防风、羌活等;属阴寒闭暑者,常配白芷、紫苏等。治气滞兼表,常配紫苏梗、陈皮等。治热性表证,属风热夹湿者,常配连翘、金银花等;属暑热兼表者,常配滑石、金银花等。治似寒似热之表证,常配金银花、防风等。
本品内服5~10g,鲜品加倍,煎汤、入丸散或泡茶饮,入汤剂当后下。其叶偏于发表,梗偏于和中,鲜品化湿解暑力强。因其芳香辛散,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佩兰
【歌诀】佩兰辛平,芳香辟秽,祛暑和中,化湿开胃。
【药性】辛,平。芳香。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辛散芳化,平而偏凉,入脾胃经。化湿浊、升清阳而醒脾、醒头目、解暑,并兼发表。功似藿香而性平偏凉,善化湿浊而醒脾。凡脾胃有湿,不论兼表与否皆宜,兼热者最宜,为治湿热脾瘅口甜腻或口臭多涎之良药。
【功效应用】芳化湿浊,醒脾开胃,发表解暑。治湿浊中阻兼寒,常配藿香、厚朴、苍术等。治湿热困脾,轻者单用,重者配滑石、生甘草、黄芩等。治湿温暑湿,常配石菖蒲、郁金、滑石、黄芩等。治暑天外感,常配薄荷、滑石、生甘草、西瓜翠衣等。
本品内服5~10g,鲜者酌加,煎汤或入丸散,不宜久煎。外用适量,装囊佩戴。
白豆蔻
【歌诀】白豆蔻温,芳化温散,偏于中上,除湿散寒。
【药性】辛,温。芳香。归肺、脾、胃经。
【性能特点】辛香温化行散,入肺脾胃经。化湿、温中、行气而止呕、止泻。功似砂仁,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善去肺脾经湿浊寒邪,理肺脾经气滞。长于止呕,尤善治寒湿呕吐。
【功效应用】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治寒湿气滞,症见脘腹胀满者,常配厚朴、木香、陈皮等;症见呕吐反胃者,常配半夏、丁香等;症见泄泻者,常配厚朴、陈皮、白术等。治饮酒过度,常配葛花、砂仁、泽泻等。治湿温初期胸闷苔腻,常配薏苡仁、通草、竹叶等。治湿热蕴结,常配黄芩、滑石、大腹皮等。
本品内服3~6g,煎汤或入丸散,入汤剂当打碎后下。因其辛香温燥,故火升作呕及阴虚血燥者忌服。
砂仁
【歌诀】砂仁辛温,行气宽中,胎动不饥,吐泻腹痛。
【药性】辛,温。芳香。归脾、胃、肾经。
【性能特点】辛香温化行散,入脾胃肾经。化湿、温中、行气而止泻、安胎。功似白豆蔻,作用偏于中下二焦,善去脾胃经之湿浊寒邪,理中焦之气,凡脾胃湿阻及气滞证可用,兼寒者尤宜。长于止泻、安胎,尤善治寒湿泄泻及妊娠中焦虚寒或寒湿气滞之恶阻、胎动不安。
【功效应用】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治湿阻气滞,常配木香,属湿阻者,再配厚朴、苍术、陈皮等;属气滞者,再配枳实或枳壳、紫苏梗等。治脾虚气滞泄泻,常配木香、人参、白术、陈皮等。治中寒泄泻,单用研末服,或配干姜、附子等。治饮酒过度,常配葛花、白豆蔻、泽泻、茯苓等。治中焦虚寒或寒湿气滞之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常配紫苏梗、白术等。
本品内服3~6g,煎汤或入丸散,入汤剂当打碎后下。因其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