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两年前,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独自出资465万,在湖南发起方言调查计划。他要用5年到10年,搜集保存湖南53个地方的方言,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近日,保护方言话题又成热点。那句“普通话让你走的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网友纷纷为汪涵点赞,诉说自己对乡音的怀念,呼吁保护日渐式微的家乡方言。
就像很多的古老乡村正在消逝,很多人印象中的家乡也已面目全非,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嘴巴上的方言,同样经不住时代车轮的碾压。
吊诡的是,呼吁保护方言的,都是走出家乡的人,平日说的都是普通话;真正天天说方言的人,生活圈子里都是说方言的,反倒并不觉得方言需要保护。
活的语言是不需要保护的,它自然会因其实用性而传承下去;之所以方言会沦落到需要保护的地步,说明在这个交通发达的时代,很多人的生活半径急剧扩大,对他们来说,方言非但失去了其实用性,反而成为沟通上的障碍。
方言的式微,是因为人们走出去的需要。倘若不是这几十年推广普通话,我们的沟通成本将会无比巨大,去个地方都要请个翻译才能沟通,这种生活绝非美好。
倒回去一百多年,即便贵为天子,一辈子出门也不过五六回,现在的我们,如果也这样安土重迁,那是不可想象的生活。倘若没有推广普通话,大家都操着各自方言交流,不啻为一种灾难。
语言也好,文字也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于人际交流。就像拉丁语,全球已经没有任何地方以其作为通用语言,曾经再强大也无非一种死的语言,一具僵尸。
语言的诞生与发展,不是为了摆进博物馆,更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乡愁,就像新的语词在不断产生,旧的语词也必然不断消亡。
当一种方言说的人越来越少,或者孩子们都不再说了,一切的保护举措,其实都无法阻挡其消逝的步伐。
当然,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汪涵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但那其实不是保护,而是保存,为各种曾经存在过的方言,保留一份历史的语音档案,如此而已。
真的要保护,恐怕只有行政强制,但那显然是一种倒退。
建造巴别塔,减少交流成本,我们都是推广普通话的受益者,也都是方言式微的受益者。只不过,乡愁情结与乡音情结,会让我们对方言的式微,有一些小小的伤感,但我们必须明白,让孩子学好普通话和英语,才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语言的价值在于交流,你说的别人能够听懂,别人说的你也能够听懂,这个最为重要。哪种语言的交流成本更低,就应该让孩子去学什么,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越是应该教好孩子普通话和英语,否则,语言劣势将会是最大的劣势。
先进的现代交通工具极大地解放和延伸了我们的脚,我们不再只是需要和一个村一座城里的人交流,以保护文化的名义用方言约束我们的嘴,因此是很不明智的,也是有违历史潮流的。
其实,方言和方言也不一样,经济发达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方言,能够很好地传承,经济落后与文化落后地区的方言,终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方言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