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二周,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第一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这节课是学生首次在科学课上接触地球与领域的相关内容,从宏观上观察事物和现象。并且学生需要注意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所以本节课的目标为能对地球家园有较全面的认识,并且理解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为了能让课堂更加有趣,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地球家园中的事物,我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再让老师主导,而让孩子主导,于是我在周末收集了许多孩子们假期出游玩的照片(山水照、标志建筑物合照、动植物园......),并且进行了分类整理,制作了课件。让孩子自己上台展示分享他去过的地方,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例如:海滩、高山、草原、沙漠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更加兴趣。
但是这样一来,前面一两个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回归到“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分享一些趣事。所以,在后来的课堂上,我将要求具体化,1、去了哪儿,2、看到了些什么?3、你有什么感受。规范孩子的发言,突出主题。
最后,对地球家园中的存在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学会区分哪些是地球家园外的事物,他们有什么作用?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也让孩子们自己在发挥想象,除了课堂上提到的地球家园中的事物,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他们画在科学活动手册上,并且提出要求:家园外的事物,应该画在哪一板块。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被打开了,有些孩子还说可以把山画成火山,家园外还可以画上卫星,其他星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