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赐的声音》第三季中刘惜君、唐汉宵合唱《逝去的歌》,让我们久久不愿离场。两人通过对唱,多次把主题动机不断地重复,加深观众对歌曲的熟悉和感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圆形的舞台设计犹如时钟,两人逆时针而行的场景,好比我们已经逝去的时光和活在当下的今天,永远不会有交接点,充满创意的心思,为我们带来了视听艺术的享受,勾起满满回忆的过往。
那什么是艺术,我们又如何感知艺术呢?如何让艺术渗入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生命呢?
在《感知艺术》这本书中,你能清晰并轻松地找到答案,本书能够让读者自如地接触艺术作品,并且能够理解艺术和生活相辅相成。带着背景知识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我们可以看见更多、听到更多。
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概述艺术的理解、关切、目的和功能、风格,以及应该如何感知应对做出了扼要说明。
第二部分通过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电影、舞蹈,八大领域一章一讲的阐述,让你快速掌握必要知识,成为“专属人才”。
每一部分都带着3个问题,来引导和帮助读者理解相关内容:①它是什么?②它是如何形成的?③它是如何刺激我们知觉的?
第三部分,附录所讲的专业词汇表,让你便利快捷地查询到每一个陌生的术语,你甚至可以把它当工具书来查阅。
本书作者是享誉国际的教授、获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丹尼斯J斯波勒,拥有演讲和戏剧专业学士并兼修音乐,同时又是舞台场景设计和技术专业硕士,多学科领域的教学经验,出版过大量著作,其中《感知艺术》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通过艺术是什么,感知艺术的好处,以及如何学习来聊聊吧!
01 你可能误解了艺术
多个世纪以来,学者、哲学家和美学家们为了找出,什么是艺术的定义争辩不休,得不出一个标准的解释。
这具有挑战性的争辩涵盖内容甚广,包括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方面认为,“艺术”必须满足功能性的标准,即具有社会功能;另外一方面认为,“艺术”只为其自身存在。
本书中对艺术的定义倾向于后者,把“艺术”定义为某人对于现实的阐释,以某种媒介显示出来,并与其他人共享。
比如我们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 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迈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迈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著名作曲家聂耳先生就是巧妙地运用音乐中的短句、休止符,加上激昂的歌词,创作出震撼而有力量的艺术歌曲,通过音乐这个媒介,表达出我们中华儿女必胜的决心,并把这种革命精神流传至今。
艺术大到爱国情怀小到娱乐,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小朋友表演舞台的搭建、80岁大妈欢跳的广场舞、新房子的装修设计,我们平时穿作打扮颜色的搭配,如何拍照留住精彩瞬间等等,都与建筑、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领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前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艺术离我们那么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艺术,让我们生活更精彩和丰盈。
02 艺术带来享受,体会艺术作品的功能
艺术特别关切创作力、美学交流、符号和纯艺术及应用艺术。在18世纪末,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他的《判读力批评》一书中,不仅将欣赏视为对直观美的感受,同时让美学带有判断产生了变革。
我们能够拓展对艺术理解的另一个方法是检视其目的和功能,首先我们来看看艺术的目的,可以用来进行记录、提供视觉和其他形式的感受、揭示形而上学或精神真理、帮助用崭新和创新视角来看待世界。
接着看看艺术的功能,艺术可以做什么?又是如何做到的?包括享受、政治和社会评论、治疗、工艺样本。
如中国山水画《山溪漫行图》为我们提供愉悦的感受,并将我们置于社会背景当中,将自然的特点转化为一种深远的美。
艺术家们使用艺术作品反应社会败落和过度,还可以愉悦我们身心,比如你在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时,发出的笑声释放了脑内啡,这是由大脑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
感知艺术除了可以愉悦我们身心,还可以通过作品来反应社会民生。
19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摄影师多罗西娅 兰格的作品《移民母亲,尼波莫,加利福尼亚》,以拍摄者自己的语言作为标题。
表达了32岁寡妇带着几个孩子无依无靠的痛苦情景,非常有冲击力引起了整个国家的注意,美国因此建立了移民工人安置营,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03 读懂这三个问题,就读懂了艺术
说了那么多感知艺术的好处,那怎样才能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呢?书中对此主要提到了3个极具建设性的议题:
①它是什么,形式问题;②它是怎样形成的,技术问题;③它如何触动知觉,体验问题。
全书分别就这3个议题详细介绍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电影、舞蹈这8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以戏剧为例,第一个问题,戏剧是什么?书里是这样解释它的含义的,用时空和声音揭示人生观,通过一举一动向我们展现有血有肉的人。戏剧体裁包括悲剧、喜剧、悲喜剧和情节剧等。
第二个问题,它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是怎样互相组合的?书里提到:戏剧是由剧本、情节、性格、主题、视听觉元素、道具、动态、演员、逼真等元素组合而成的。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歌》中强调悲剧由情节、人物、台词、音乐、思想和场面这6部分组成,同时也受背景、灯光、道具和服装的影响。我们如何反应,以及产生的反应决定我们对作品的最终感受。
第三个问题,戏剧是如何触动知觉,刺激感官的?上述元素通过特殊方式刺激我们的感官,戏剧是有关冲突的,总会把某些冲突作为最基本的戏剧手段来引起观众的兴趣,也与音乐表演本身、文字暗示、和声调性、旋律节奏节拍等相关。
举个例子,经典歌剧《卡门》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了,它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由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美丽而倔强的卡门与烟厂女工发生冲突,骑兵队长本欲逮捕卡门,但却被她的野性和美貌征服,不但放走了卡门,还心甘情愿为她辞去工作走上犯罪之路。
这部歌剧故事情景的跌宕起伏,通过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不同声部的演唱来刺激我们的知觉感受,整部歌剧建立在尖锐对比的人物形象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几个问题,就能学会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去看戏剧、去评价戏剧,那么戏剧在我们眼里就不会只有故事情节,更能看见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又如绘画,包含图画、绘画、照片、版画,主题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风景、画像等。艺术家通过所用工具,在技巧识别和细节处理方面,根据不同的作品需要有所不同。像我国著名画家朱耷创作的《荷花》,墨汁融入水中,用毛笔营造出其他任何工具难以达到的效果,它的运用技巧在于必须快速而自由,让毛笔画具有自然魅力。
你也可以带着3个问题来读读其他章节,相信你一定会在本书中得到收获。你还可以通过阅读《感知艺术》不同艺术领域,找到各领域间的内在关联,举一反三、联动组合。
学会在生活中感知艺术,帮助我们处理好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乃至于社会关系,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能力,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04 写到最后
《感知艺术》用真实而直接的方法介绍艺术的重要性,介绍了基本定义和概念,并通过提出应对导向的问题和关注术语来接近审美体验,让我们和别人进行艺术交流时有迹可寻。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领域的讲解都有逼真精美的插画,渲染甚至还原了艺术作品的原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理解更透彻。
最后书背后还附录了艺术词汇表,简单扼要一两句话,便解释明白专业术语。合理的排版,既可当工具书来查阅,又可以当艺术书籍来欣赏,欢迎你也来选读喜欢章节,你会发现“感知艺术”让我们生活如此美好。
作者简介:宝儿,百万粉丝平台上稿作者,星海音乐学院考级优秀钢琴导师,弘丹写作成长学院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