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陈老师的第三讲,我忍不住拿出书架上刘善娜老师的前期两本著作,这是2017年买的,当时拿到书后,我翻了一下,大呼:啊!这也能出书?很平常啊,没啥出彩的语句,也看不出有多深的文史哲底蕴,更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和相对应的实践诠释,无非就是把自己的课堂如实记下来了。然后,两本书就搁置了。唯一收获的一点就是,让这个刚对教学感兴趣的人产生了极大的信心,“我也行”。嗯,就是这种勇气,刚好不久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于是就把公众号每篇文章以年级学期+序号的方式起标题。
这次的作业是写自己坚持的一件事以及自己受到的益处。我想了想,自从休完产假开始上班后,在教学上唯一坚持的一件事也就是写公众号和看书了,虽然不是每天坚持,但也从没搁置。尤其是刚开始真的是兴奋很,尤为清晰记得,经常在晚上11点59分赶着把文章发出去,一扫码,发送成功后的那个时刻的兴奋满足感,真的是从心里舒展到四肢,然后,踏踏实实地睡觉。
粗略算来,公众号开通有两年多了。历经一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下学期,再算上这学期两个月的六年级。我从中收获的益处其实也很明显,其实也就是刘善娜老师说的那样,为了有东西写,为了写的好,就得好好干,好好上课,就得看书,就得动脑子。有老师说我的总结提炼能力强,如果这个评价真实,那不知道是不是跟这有关。而且,和两年前比,业务能力明显提高,虽然还没有得到官方认证。再有的益处,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公众号,似乎让老师们都知道我,更容易记住我吧。
其实,最大的益处,来自自身内部。手滑公众号历史记录,哗哗哗,自己被惊叹,“哇塞,这都是我写的吗?我居然写了这么多?”,每次填表的时候,我都不忘记写上自己的公众号“在数学里遇见儿童”。刚开始的名字是“数学天使”,改成现在这个名字,自己是有理由的。
当时后台我编辑的一句话就是“相信用心和坚持的力量”。这学期,其实我慢慢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有些放弃,有些应付,这次陈老师的课,像警钟一样在我耳边鸣起。让我恐慌,让我不安,拿再次翻看刘善娜老师的书,我自己觉得,我写的并不比刘老师写的差。那差距在哪里呢?
我想有下面几点:
一,坚持的时间不够长
二,坚持的频度有些低
三,没有和周围人,也就是学生,家长进行互动,得到他们的监督。
四,主题还不够明确。
陈老师说,我倡导的教育写作,就是倡导大家写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把这些真问题描述出来。把你对问题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把你应对问题的真实的做法写下来,把你行动之后的真实的效果写下来。”,这段话让我再次意识到,老师对教学工作中对待“问题”的态度有多重要。其实,哪位老师在工作中不会碰到问题呢?只不过碰到问题后,可以抱怨指责,然后不了了之;也可以欣喜面对,抓住问题,努力解决。如果选择了后者,那后面的事情就都水到渠成。
陈老师第二天布置的作业是写出自己的三年职业规划。我怎么规划呢?是比赛拿奖评职称评称号?是看书写论文做课题乃至出书?其实,这都是副产品,因为不管是哪个目标,眼前要开始做的并要坚持做下去的,就是一句话:围绕一个主题,去思考,去实践,去阅读,去记录。一直做,一直做,总有量变达到质变的那一天,然后,上面说到的那些荣誉啊成果就都会自然而然到来。也挡不住自己的那份豪气!
我说的对吗?
如果非写我的职业规划,我最直接的目标,都不是评职称,而是出书,三年后,五年后,有自己的著作,自己爱不释手的著作,别人无法复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