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人。
首先,笔者想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未来的道路可以是职业的道路也可以是学业发展的道路。如果有的人秉持的是那种随性活着,走一步算一步,那么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是那些希望早点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人,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虽然职业或者人生规划确实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未来的变数太多了,真的也没必要很早确定下来,但是我觉得本文的未来道路只是一种指引性的东西,去帮助你找到内心的passion(热情)所在。这样,虽然没有详细的人生规划,但是该到了做出命运抉择时,我们是可以在认清自己的情况下,做出最合适的决定。这就是本文所存在的意义。
1. 首先,如果是小学到初高中的学生或者有此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家长,在漫长的童年期、少年期,家长和学校老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要真的鼓励孩子,让他自己选择并练习并爱上,而不是逼迫。比如画画、唱歌、跳舞,看书,其实有条件的话真的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虽然可能不一定会从事其职业但是培养留下的素质会滋养人很久,也可以带来其它方面的效益和技能。
就我自己而言,幼儿园和小学时父母给我报了绘画和英语,虽然绘画到了三年级就没有再学了,但现在我还一直很喜欢画画,现在流行的厚涂、Ipad画画、还有电子手绘板,我也是很快就上手了,并且从小到大,手抄报会被老师表扬,我也会承包很多黑板报。另外,因为从幼儿园开始上英语的课外班,我的英文发音很多都传承从此。语言学上讲越早接触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学起来会越容易,上了大学虽然误打误撞学了英语专业,但我的发音明显比南方的很多小学甚至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的同学要好,不过他们也有可能是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进入初高中一定要加大阅读量,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不光是为了探索自己更感兴趣的是什么领域,还有其实初高中的语文的成绩尤其是作文已经很大程度上依靠一个人的课外阅读量了。
我当时中考主要是考记叙文,因为初中流行各种言情小说,里面的情感描写特别细腻,以及各种景物事件的描写也特别细致,也很庆幸碰到了我的恩师,我还是语文课代表,我们班每周都会写一篇周记,后期读的小说越来越多,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在中考前的一模中我得了作文满分的成绩,全校只有两个人得了满分。
但是进入高中后,我读的那些言情小说只会让我的思维走入一个极端化,整天恋爱脑。其实初高中应该大量读一些名著,议论性、批判性的读物了,这不仅有利于议论文的成绩,也对一个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时候,其实只是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了结果上的偏差。阅读哲学、历史、心理学、地理等书籍,是非常有利于帮助一个人判断他真正的热爱在哪里的,并且还能开阔眼界。就像我以前一直很喜欢心理学,会自己看很多学习方法和脑科学、专注冥想之类的书籍,其实不光是为了成绩,也是因为我真的对那个事情很感兴趣。
2. 对于大学或研究生的专业,如果有的选,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要盲目从众选择高薪,但是不适合自己。研究生我就跨考了心理学专业。很多人本科学的不是自己最想学的专业,他们还在努力寻求转型,尤其是我们专业。有一个同学也不喜欢英语,但他一直很喜欢哲学,今年跨考考上了北大的哲学系。跟随着内心的指引,它真的会带你走上一条康庄大道的。就算一开始可能会吃苦一点,但是长久的热爱带来的厚积薄发是具有无可阻挡的力量的。并且考虑这样一件事,很多顶尖的咨询公司不限专业,但是要求你是专业排名前1%,但是由于学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你总是在老师和同学的被动提醒和竞争中被裹挟着来到毕业的关口,然后由于一个很平庸的学术水平,保研保不到,考研考不上,因为已经荒废四年的学习习惯,工作又觉得没有特别合适的,只能考虑二战或出国?而那些选了热爱的人,在一次次努力中羽翼渐丰,积累的很多很多,又可以凭着这个去做出更多更好的决定。
而如果一味跟着社会潮流去选去做,是,虽然有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但是真的就是在人卷人。而且在这条路上,你很难杀出重围做到行业1%,因为你很容易就会纠结,看着别人做了热爱的事情还赚的满盆满钵,而自己因为热情不高,学习工作也在摸鱼,这样日复一年造成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中年人,拿着平庸的薪水。
最怕的就是像我这样,大一进了自己很排斥的专业,因为觉得学英语学好了就要不停地说,我当时觉得自己并不擅长表达,所以总觉得自己英语不擅长,我是那种如果学什么,就一定想学到最好,而我可能给自己设定了限制,认定了自己不会擅长英语表达,所以一度闹上退学复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专业,然后大学生活混社团,认识了很多人,但是没有什么卵用,没有人会给你工作的,你没有学习上的实力别人依旧不care你是谁有什么头衔。相信我,在简历上能吹嘘自己是什么社团什么协会的主席的人大有人在,而说自己是专业第一的人屈指可数。
其实就算工作了也不用害怕,有很多机会可以转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读研究生,在职的和全日制的,另外还可以出国。
3.如果向内求,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上来看没有有特别喜欢的,那么可以考虑做自己擅长的,这里的意思是擅长但不是特别喜欢。其实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一生没有寻找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然后就按部就班做下去,把一件事磨成精益求精,如果向内求还是没有特别喜欢的道路,那么有可能的原因是第一了解的有关社会的信息太少了,了解的事情太少,可以多去求职网站上看看现在有什么职位,什么职位符合你的性格。第二就是还是不够向内挖掘听从自己内心的意见,更多的情况是与社会认定的东西做权衡和纠结。
但是,人生留给你纠结道路的时间其实很短,大多数在大学中迷茫的人到大四还是迷茫,而只有少部分人在大学四年中实践并探索出了自己想要发展的道路,并且慢慢步入正轨。
无论有没有找到你最想要从事的道路,很重要的一点是确保当下需要完成的事情好好完成,比如绩点低可能会影响到跨专业保研或者考研出国等等,否则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两边都讨不到好,千万不能沉浸在未来的幻想中。而在当下的任务中,有可能你的专注使这项任务变得擅长,也有可能你做着做着发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原来的技能或专业或工作成为了可迁移的技能,使你更游刃有余地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
只要记得,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大胆尝试,搜集各种信息,确定好了就投入百分之一百五的努力去做,结果不会辜负你的。简而言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