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能力三核”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
这个年代,知识的差距转向了能力的较量——搜索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的能力——谁能在同样的知识海洋中学得更快、更多、更精准,谁就容易获胜。
技能与知识的最大差别是,技能是以熟练不熟练为判断的。
知识能学到,而技能只能习得。
知识学习是瞬间的,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几乎可以瞬间转变。技能则需要漫长的笨拙期——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笨拙的开始,你永远也不会学好任何技能。
对于大部分职位,知识和技能就已经足够。
知识、技能只需要认真和努力,所以对于大部分工作,认真努力就有80分。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浅,他们根本没有做到80分。
当一门技能被反复地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才干一旦学会,就可以很迅速地迁移到其他技能领域中去。
让技能升级为才干,我们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
找到自己最有可能进入的领域,在其中积累新的能力,在恰当的时候迁移到“更适合”的新的工作中去,通过不断地修炼、迁移和组合,找到最适合的领域,同时也就拥有了你独特的竞争力。
胡适先生给人题字,除了喜欢写“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另一个就是“功不唐捐”。
什么都不想,全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更好,做到极致的好,然后总有一天会有回报。
越是在遥远的未来,你就会发现当年所有的功夫都没有白费。不知道什么时候,以前的经历就派上了用场。
这就是功不唐捐。
等待一个确定的机会才开始投入的人,机会永远等不及你。把当下当道场,在任何时候做到极致,看似最笨,往往却是最聪明的。
每个人、每分钟、每一瞬间的生活,都在修炼你的内功,提升你的可能性。
——文字摘自《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