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街河边的尧民面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虹桥新市街腥气行的河边,有一个“尧民面摊”,摊主周尧民老伯,原在淡溪与永嘉交界的岭窟深山木材市场开面店,后来这个深山木材市场被取缔,尧民伯携家人迁至虹桥二村。周尧民老伯是个大厨,份户上哪里有红白喜事,就会请其去掌勺,平时就开面摊。
尧民伯的儿子阿仁,人称“老脚”,在面摊上负责“烫面”,他的动作飞快,从大铁镬里捞起细面,兜入一排“大淘”碗中,再用铜勺舀起香料汤浇在细面上去,这个过程,“老脚”阿仁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踩在矮凳上,动作娴熟优美,转手极快的在空中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只一会功夫,八九碗肉丝细面就做好了。那时候,一碗肉丝面三角钱,吃饱又吃爽。特别是香料油汤,没放味精,居然这么鲜美!凡是当年吃过尧民伯的肉丝面,都还会有印象的,汤清面白,鲜美可口!坐在四方桌上,来一碗面,切一盘大脏头,开一瓶啤酒,真过瘾!
开了几年面店,尧民伯赚到了一笔钱财,便把二村姚春和南首买来的老屋拆了翻建,盖起了三层楼,特地请黄塘的周宏林老先生(在上海剧团画布景的老画家)题写了四个方方一米的大字:承办筵席,用水泥堆塑在三层楼的外墙上,刷上红漆,非常醒目。从此,他拆掉了三房祠堂附近河边的“摊敞篷”,搬入自家新屋,开起了尧民酒家。用现在的讲法,叫私房菜馆。一家人齐心协力,以其自身原有的名气,加上多年经营的好人缘,靠味道吸引顾客,靠服务赢得口碑,尧民酒家生意越来越好。
后来,尧民伯把店里的生意交给儿子“老脚阿仁”来打理,他自己则热心宗教信仰及慈善公益活动,带头捐款并发动十方善信修桥补路,兴建了黄塘村北首山边的一座叫“华山宫”的佛殿,尧民伯还亲自负责监督工程施工,甚至自做粗工,乐此不疲。用他自己的话讲:“赚一个番钿,要布舍五角番钿,恁才会家门清吉身体健康”。其还经常跪在殿主爷面前,略带永嘉口音,口中念念有词:“弟子周尧明,求殿主爷赐我上上灵韱一条,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也保佑大家人大吉大利”!尧民伯文化也不错,精通历史,中国历代皇帝的名字,都能讲出来,这些都是其自学的。
再过几年,“老脚阿仁”改行了,在菜市巷自家楼下开起了酒店用品调味品店,向虹桥山川底各大酒楼排档批发销售酒店调味品、冷冻食品及羊肉串、羊肉片等,“老脚”做生意待人客气,开口“表兄”,闭口“老师伯”,嘴马响,零头又省略,人又豪爽大方,因此,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你只要在老菜场打听打听,菜场里批发生意做最好的有吤人?熟悉行情的人都讲:“老脚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