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16民本 蔡利单
摘要: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下的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试图了解当今和过去人类的体质结构,以及这些功能和行为是如何与人类生存环境相整合的等问题。随着体质人类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作用也开始凸显。主要应用在那些方面,有些什么样的联系,体质人类学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都是需要探讨的。本文将从体质人类学在当代的应用具体体现在那个方面以及它在该领域的作用、今后体质人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来论述。
关键词:应用领域、作用、发展方向。
体质人类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目的是通过对遗迹的研究, 认识当时人类的体质特征、发展状态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张实的《体质人类学》中说:体质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重视利用地下发掘的远古人类化石去说明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而且强调通过现有的人类群体体质特征的比较研究中来阐释他们的源流、发展与变迁以及社会文化特征等。 而考古学就通过研究人类化石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考古学中通过对田野考古挖掘出的古代人骨进行性别和年龄鉴定,对该遗骨的分析,得到它的特征;考古学家多骨盆、颅骨的研究,可以辨别该物种的性别,男人和女人的体质是有差别的,男性的体格相对女性来说较大,某些地方也不一样。人在每个时期的发育程度不一样,成年人的骨骼与幼年的骨骼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幼年来说,成年人的骨骼较壮或较粗,考古学家可以通过骨骼的发育程度的发育程度判断该物种的年龄。专家也可以对牙齿的磨损程度、古风愈合状况、还有骨骼的发育状况来判断该人的死亡时间。还可以通过对骨化石的发现来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南方古猿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考古学家通过对南方古猿的化石的特征把南方古猿分为纤细种和粗壮种。纤细种体型较细小而粗壮种体型粗壮,后来的能人的骨骼和肢体显示,能人能直立行走,有较大的脑,头骨和面部不是很像猿的头骨较高和圆一些,而且面部不太突出,牙齿也不同于南方古猿。而直立人的身材较高、脑容量更大一些,四肢骨具有现代人的局部形状,骨髓小,骨壁较厚,能够习惯的直立行走,这些说明考古学根据骨骼形状的差异判断某时期的人体特征。这些都是体质人类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体质人类学在侦察破案中的应用
每个人的身体构造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似的两个人,其身体的某部分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些特点,警察就可以利用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物品通过检验,寻找与之相匹配的人。通过这种方法来寻找犯罪嫌疑人就更为简便。由于人的体质的差异,就可以用来区分人或者寻找犯罪潜逃的人。体质人类学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广,也发挥极大地作用。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相同的人,指纹还有以下的特征:‘从出生到死亡,人的指纹模式是不变的;当皮肤再生时,指纹也会再生,所以用酸烧或是动手术并不一定能改变指纹;指纹在人死后是最后腐烂的几个部位之一,可以识别死去几年的死者身份;手掌上的纹路和指纹一样,也可以帮助破案能留下指纹的物品包括纸,油漆过的物体,未漆过的木头,植物,玻璃以及大多数金属(橡皮手套上也会有,不过,除非歹徒离开前专门把它仍下,否则你没法搞到它)。不可能留下指纹的物品有石头,石材和砖头’。这些就是指纹的一个特征 警察可以利用存在的指纹提供分析案情和侦察方向的材料。我国的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了录取指纹的方式,因此在案发现场检测到指纹即可通过对比从而确定犯罪分子。这是根据指纹的差异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比如家里失窃被杀等都可运用指纹抓人。而指纹破案面临的问题有目前还有一部分人的指纹尚未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作案人员的反侦察能力较强。因而我们需要加强身份证采用指纹录入、研发新型的侦察工具等。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害人已死,在尸检中也运用到体质人类学。仔细观察尸体外观,如损伤程度不大或某些典型的身体特征可识别死者的身份,如不能辨别时,则可以通过对死者血液化验来确定;在显微镜下观察伤口,边缘有白细胞则证明伤口是死前造成;头盖骨有断裂伤时,则是被硬物击中打,受损大脑组织在裂口相对应的头部另一侧,则是从高处落下撞伤头部;喉部有淤血,颈部有凹痕,则是被勒死的;男性的盆骨比女性窄。这些都可以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或是性别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足迹检验技术也更多的运用到侦查破案中。在案发现场,警察可通过获取脚印从而判断嫌疑人的性别、身高、体重、走路姿势等方面分析画像。足迹是指人们在站立或是行动时,与地面或是其他接触面接触遗留下来的痕迹。由于足迹的特殊性、相对稳定性以及足迹的反应性使得足迹在侦察破案中更准确的提供依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走习惯,步法也就不同,这些特性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不会轻易改变。因而可通过这些特性对身高、性别等做出判断。足迹在侦察破案中的作用则体现在应用于分析案件的性质、提供侦察线索、利用足迹的规律与其他案情的联系、提供有力的证据。足迹在破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他显露出的问题也有待解决:首先,犯罪现场足迹提取困难,如果作案场地人多繁杂,脚印多,对脚印的分析也就愈加困难,还浪费时间以及精力。还有就是侦察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采集到脚印却不注重保管等问题都会影响脚印的采集;其次,现场足迹缺乏,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人员的作案手段愈发高明,反侦察的能力较强,因此在作案过程中很少会留下证据,因此很难取到脚印;最后,技术和管理方面较落后也导致足迹的采集,设备落后。还有一些公安机关内部混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做事不认真等也导致采集有困难。然而针对这些问题,提高足迹检验在侦察破案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对现金设备的开发、培养专业人员,加大重视,完善管理机制,以便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三、体质人类学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
在大约150万到2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在此期间,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工具,懂得用动物的皮毛保暖,这是最早期的衣服。在当时,人的衣服根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差异,利用动物的皮毛和树叶制作成裙子类遮羞或是保暖,女性由于身体的差异,胸前也有衣物。衣服既用来遮羞也用来保暖。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的身体开始变得光滑不在有毛发,人就会感到冷。因而衣服的产生是由于保暖或遮羞。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人体的测量,包括人的高度、宽度、体积、厚度、重量、计算人体的体表面积从而确定一个人的体型特征服装设计以人体为中心,适应人体的各种要求,让服装的美与穿着效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服装设计中的展现为人体尺寸测量、纸样设计、裁片加工和面料利用上。但体制人类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体尺寸侧量
人体尺寸是制定服装型号标准的依据,是人体部位所占的三维空间的数据,包括动态和静态尺寸。因而在服装的设计中,要考虑人体活动对服装的要求,各个部、关节运动的范围和运动的方向,骨骼的移动量、皮肤的伸缩和肌肉的膨胀度等因素对服装弹性和伸缩性的要求。。由于人的需求不一样,对服饰的要求也不一样。从衣服对人体的触觉来说,衣物通过对皮肤和肢体的触觉、压觉、温觉、冷觉和痛觉来判断衣服的舒适度,这些感觉也会因体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一个人较强壮的话他的耐寒能力就高于一个体质差的人,因此对衣服的厚薄程度需求是不一样的,因而在衣物的设计要有厚有薄。人的身高的差异就要求在衣服长度设计时需要制作长款和短款。还有胖瘦也要设计不一样的衣服,胖子的体型较粗壮,衣物偏小会穿不下或者太紧不舒服。因而服装的设计要以人体尺寸为主,尽量缩小误差。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面料有厚、薄、柔软和坚硬等。列如,设计具有立体风格的服装需要厚实、坚硬的面料,如古时行军打仗时的盔甲,既可以保暖而且能抵挡一部分伤害,,就是行动不便。贴身的衣物最好用柔软的薄的面料,太硬的话会损伤皮肤。在确定面料之后,要做一系列检查,会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会不会过敏或者引发疾病,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从以上的来看,围绕人体这个复杂的曲面,要考虑用什么面料,对人体的贴合度如何,,还要考虑人体能够运动,最终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手段满足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不同的环境下,各种搭配在人体展现不同的美感,利用服装的搭配展现不一样的风格或弥补自身的缺陷。不同的服装造型体现不同环境的人体美。让服装不在局限于保暖或遮羞。
综上所述,各类学科的应用都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去发现新的事物,就如在考古学的应用中,是为了研究人类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和人类本身,在侦探破案中的应用则是利用人体的特性去为人类服务,根据这些应用领域来看,体质人类学都是为人类服务,而对他更多的研究更倾向于依靠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体质人类学的价值也就愈发凸显,在以后的应用中也更加广泛。而就本文来说,今后体质人类学面临的问题就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需求都不一样,并不局限于当前,并且当前已有的东西都会面临着一个被新事物冲击的困难,已有的事物毫无新意,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或是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人们需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发现体质人类学存在的缺点并加以改变,有一种创新的意识,让体质人类学有更好的运用和发展。使得体质人类学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是某些人类需求,或许也可以利用人类体制的特性去创造一些目前没有的东西,去解决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劲辉,刘孟良.浅谈足迹检验技术在侦察破案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应用.2014
[2]孙江琼,许永,李卫华.浅谈现场指纹在侦察破案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7.10
[3]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服装起拱与力学工程设计[J].中国.2003.9(03)
[4]戴璐.人体工程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J].应用与表现.2006.3
[5]张实.体质人类学[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周亚威.浅谈考古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体质人类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