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年轻的时光就是应该拿来挥霍的,再不疯狂就老了,此时不狂何时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一直深入骨髓。
于是高中大大方方地挥霍,大学任由自己迷茫,如今青春不再,也没有把生活过成想象中的美好模样。
年轻和努力其实并不矛盾,努力甚至和疯狂也不矛盾,只是,很少有人能把握好这个度量。要么大把大把挥霍了青春时光,要么埋头苦干辜负了年少轻狂。
1、努力是一种很多人都没有的能力
以前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努力也是一种能力。”那时还不以为然,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一把,怎么也能上天一下吧。“不够努力”成了多少人的借口,其实,很多人连努力的能力都没有
我们总是安慰自己说:“现在年轻,以后会有机会去奋斗,特别是当下一代,从小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没有什么危机感,唯一的危机就是不能趁着年轻好好浪一下。
可这一浪,也许就是一生了。努力和优秀一样,可以是一种习惯。当然不努力和不优秀,也可以是一种习惯,而且很多人都选择了后者。
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述,她和一个同学一起准备一次重要的考试,刚开始,两个人还一起早起复习,可到了冬天,我的朋友已经被埋葬在温暖的被窝里了,而她的朋友却依旧坚持早起复习。结果是我的朋友在考试中遗憾落败,而她的学霸同学却顺利实现了梦想。
而就在四年前,我的朋友和她的同学一起经历了高考,结局雷同:我的朋友高考失败选择复读,而她的同学却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大学。
我们对自己说过最大的谎言就是:”我努力了以后,一定能出人头地。“
可最大的笑话是:“你根本没有能够努力的能力。”你习惯了懒惰、退缩、借口,还想让努力轻而易举临幸于你,那是做梦!
2、你认为的努力,只是你认为而已
努力有两种参照,一种是参照自己,一种是参照别人。
把自己当参照,很多时候是在安慰自己。比如一个学生,昨天认真听了一节课,今天认真听了两节,那么相对于昨天的自己,他今天是努力的,可他今天依旧荒废了另外的8堂课。
其实客观来讲,他依旧是颓废的,可他自己也许仍旧会自豪地对自己说:“嗯!今天努力了!”
当然,我不反对循序渐进,但如果你本可以奔跑到终点,却选择了蜗牛似的步行,是遗憾的、是不理智的。你说你想看沿途的风景,可我觉得,奔跑到终点后,安心驻足欣赏,岂不更好?
还有一种参照,就是别人。我们都是在学霸的哀叹中长大的,“哎呀,这次考砸了,英语才130啊”。以前听到这样的话,我会觉得是炫耀,可现在,我相信那是真心话。
你在为自己一丁点的进步沾沾自喜时,学霸们却在为自己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暗自神伤。虽然是同学,对待努力,却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态度。当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水平。
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伤害,为什么总是要反复强调:“要和优秀的人待在一起”,因为,你局限在你自己的思维和世界,会看不到自己的懦弱和渺小。
有的东西不能比较,例如兴趣和生活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的东西却可以在心里掂量:为何同样的事情,他能做好,我却不能?为何同样有梦想,他就能去实现,我只能用来安慰自己?
3、过了年轻这村儿,努力就要贬值了
总想着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我也认同。但客观来讲,年轻时候的努力会更有价值。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科学家把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晶体智力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的,可流体智力,在20多岁抵达高峰后,就要开始衰退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会从我们的身上渐渐流失。
所以呢,人的智力水平总的来说是会衰退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记忆力、分析力、推理能力等。
当然,我不否认有大器晚成的人,但那是少数,从概率来看,少年得志的人似乎更多一些。
而且人一旦老去,从体力,从精力上来讲也没有年轻时候那么有劲头了。
人们浪费得最多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电资源、森林资源,还有自己身上的各种资源,自己的智力、精力、时间等。
过了该努力的村儿,过了可以拼的年纪,再回头来使劲,那就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才能取得等同的成绩了。
努力是一种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傲娇地用“不够努力”“以后再努力”来安慰自己、搪塞自己、蒙蔽自己。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已经走了好远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