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头部企业,比如购物行业有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视频行业有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等,但是您听说过一个头部的法律平台吗?许多人对国内的各种法律平台一无所知,前几年陆陆续续出现不少法律平台、法律APP,但是现在多数都销声匿迹了。
法律平台做不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专业性太强,门槛太高,不要说外行人、跨界人士无法操作,就是行业内绝大部分人也难以攻克其相关的核心技术。
法律的严谨性注定了法律平台必然是一个纯技术型的行业,妄图通过设计各种商业模式和运用各种营销的方法来操作法律平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徒劳。比如航空发动机、高端光刻机、特高压这些产品,都必须汇集一个大国甚至全世界的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才能最终被打造出来,属于超高门槛的技术性产品,研究这些产品靠的都是硬核技术.
法律服务往往牵扯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在选择法律平台服务的时候,没有令人信服的技术,没有令人信服的经验积累,法律平台最终也会沦落为客户蹭法律咨询的一个渠道。法律平台流量多并不能代表客户的信任,毕竟网络上蹭法律咨询的人数众多,属于低质量流量,律师极为反感,许多律师甚至拒绝把联系方式公布在网络上。流量越多平台越成功这个规律在法律行业不适用。
法律服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其“一次性”,什么意思?比如你跟某人签订了合同,事后发觉当初签订合同的时候由于疏忽大意,某些条款不利于自己,向对方提出修改,重新签订合同,如果对方拒绝,那么将来发生纠纷,法院将根据当初签订的合同进行判决。打官司也是如此,尽管还有有二审、再审,但是也是只有几次的机会,几乎等同于一次,为了避免损耗精力与金钱,绝大部分当事人都希望在第一次庭审就能胜诉。
法律服务不是普通的消费,比如购物,买到了质量差的产品可以重新购买,医疗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够重要了吧?遇到了庸医,患者还是可以重新选择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法律服务的一次性特点让当事人不能反复试错、反复选择、反复购买。
法律服务的一次性,必然导致当事人在选择法律平台服务的时候极为谨慎,从某方面来说,正是因为客户的高要求导致了法律平台的高门槛。
要想把法律平台做强做大,其实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认认真真地把客户服务好,不断地加强服务水平。把法律服务当成商业服务,甚至想利用法律平台操弄资本,都属于徒劳地折腾。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