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百度搜到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视频——辛弃疾《村居》,观赏。碰巧又在《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教学实录》里找到这一课,细读一遍。
课堂上的窦桂梅,像一朵燃烧的玫瑰,点燃学生的心灵。她对《村居》的解读和设计是独具匠心的。
抓重点字词,释题铺设。
课件播放“居”字的演变过程,生理解交流含义。
结合注释,老师补充,理解“吴音”,为下文品读“醉里吴音相媚好”做了铺垫。根据学情,“吴音”问好,拉近师生距离。
曲调对比,听词牌不同。
出示辛弃疾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播放描绘古战场音乐;再听一段江南丝竹,感受两种词牌格调的不同,前者激越,后者舒缓,引出课题《清平乐.村居》,也为后面的诵读定下基调。
由课题切入,指导朗读。
读课题,想到什么?
师引读,指名读,加动作读,手舞足蹈地读,读出节奏,体验词的韵律之美,并相机渗透诗词合辙押韵、分上下阙等结构特点。这部分的教学,窦老师激情四射,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她的感染的力量无人能敌。
想象画面,理解词意,口语训练。
“读完三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抛开传统的逐词逐句地分析,而是引领学生整体把握。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师课件出示相应画面和诗句,一条潺潺的溪水巧妙地将一幅幅画面完整穿起。窦老师以“溪”字为核心,引领学生全方位理解词的内容。抓住“相媚好”,启发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训练。
抓住“卧”字,体会小儿悠闲自得的心情。联系生活经验,读懂小儿的“无赖”。没有枯燥琐碎的分析,丰富的想象、完整的画面、潺潺的流水声、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不知不觉中,已把学生带入了乡村恬静优美的意境。
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
结课时,再对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抓住两首词里的“醉”字,体会“醉”的环境不同,对“安”的向往相同,把整节课的教学落实到一个“安居”上。教者的教学智慧和对文本的深度把握,跃然心中。